中国发展网讯 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环境、开展精准帮扶,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进来投资,安下心来发展。
“水深鱼悦、城强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大体现,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方面。为了打造让企业放心、顺心、安心的发展环境,宜春市一方面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发展氛围。围绕“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该市强化政策支撑,先后起草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对项目落地、项目推进以及标准厂房、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检测机构等建设给予针对性的政策鼓励。落实政策兑现。今年,该市已经兑现市级财政工业奖励资金2377万元、新能源汽车奖补资金353万元,正在组织2018年度锂电新能源产业、医药产业扶持奖励政策以及企业创新管理奖励政策的申报兑现工作。注重政策宣传。先后编辑4期惠企政策汇编,重点收集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涉企新政策,及时发放到企业。同时,利用宜春智慧工业平台及市工信局网站,发布惠企政策信息,开展在线互动,为更多企业了解和享受政策提供协助。
另一方面优化服务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省工信厅下放到地市的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市区、经开区,政务服务事项由原来的92项精简保留至58项;认领标准化清单2项、监管事项8项;上报市本级 “一次不跑”2项,“一次办好”1项,简化市本级小微企业认定手续,全部在窗口办理。积极跑项争资。今年来为全市工业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项目资金1.27亿元,申报省政府工业崛起奖奖励资金1800多万元。送服务进企业。举办和组织企业参与“映山红”企业管理提升、民营企业领军人才、中医药产业国情研修班等公益培训,协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组织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以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有20个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认定,34个企业获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2个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协助企业开辟特供市场,推动宜联打印机设备进入国家安可产品采购目录,协助国泰民爆化工等企业稳固民用炸药市场。保障企业权益。重点加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查力度,共清理排查拖欠款29058万元,已偿还24177万元,有效维护民营中小企业权益。
此外,开展精准帮扶,破解企业难题。协调解决困难。该市拟定挂点帮扶方案,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产业扶强”以及困难企业帮扶活动,对企业反映的86个困难和问题,全部进行梳理协调;受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转派件16件,按期办结率100%;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协助企业度难关。强化电力保障。针对夏季用电紧张情况,出台“1+3”需求侧管理措施,保障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协助1130家企业获电力直接交易准入资格,数量居全省之首。缓解融资难题。通过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并利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银企对接平台,建立起银行与企业沟通渠道,提高银企合作的成功率。今年上半年,会同有关部门,在中心城区召开了一次银企对接大会,签约项目160个,达成意向贷款37.6亿元,必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城区一批企业资金紧张的困难。(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