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朋友高手翻译菜乡山东寿光的时间方言

内容分享3小时前发布
0 0 0

凌晨三点,寿光菜农还在大棚里掐番茄花,手机却弹出一条消息:蚂蚱眼子快过去了,再不收就全烂地里。

这句话,年轻人看不懂。

请朋友高手翻译菜乡山东寿光的时间方言

蚂蚱眼子就是天刚黑透,眼睛像蚂蚱一样看不清东西的那几分钟。

寿光人靠这四个字,决定今天到底干不干活。

在寿光,时间不是几点几分,而是太阳和肚子说了算。

傍明子一亮,大棚卷帘机轰隆隆响;晌午头太阳最毒,人躲进小屋里眯一觉;下航三点,再钻回棚里打叉子;蚂蚱眼子一到,赶紧收工,回家扒拉一口面条。

手机上的数字时钟,只是给外地来的技术员看的。

老一辈把这套时间叫老时节。

听着土,实则精准。

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他们看云色就知道傍黑儿会不会起风,看露水就猜第二天傍明子能不能开棚放风。

目前有了手机预警,许多人还是按老词走,由于大棚里湿度高一度低一度,菜价就能差出好几毛。

年轻人开始听不懂了。

一位九零后种植户说,父亲喊他秦起来干活,他愣半天才反应过来是清晨。

父亲急得跺脚:再磨蹭,太阳就晒到棚顶了。

请朋友高手翻译菜乡山东寿光的时间方言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菜乡上演。

寿光方言里,时间词有十八个常用说法。

最尴尬的是歪后日,年轻人听成大后天,老人却用它指赶集那天。

集市是寿光人真正的日历,哪天卖瓜,哪天卖椒,全靠集市轮盘。

错过一集,就得再等五天,菜就老了。

有人统计过,寿光每天发往全国的蔬菜超过一万吨。

凌晨装车的司机,嘴里念叨的却是蚂蚱眼子、后航这些词。

导航软件报的是公里,他们心里算的是时辰:后航前必须赶到淮安,不然批发市场就关门。

数字化大棚越来越多,手机能远程放风、补光,可棚里干活的人还是按老词计时。

缘由很简单:太阳不会按北京时间升,菜也不会按分钟长。

一位技术员把自动卷帘设成五点四十五,老农第二天就关掉,说太早,露水没退,菜会感冒。

寿光市政府去年开始给方言录音,录到蚂蚱眼子时,老农笑得直摆手:这词儿说出来就天黑,不吉利。

请朋友高手翻译菜乡山东寿光的时间方言

工作人员只好改在晚上九点,蹲在村口路灯下,听老人慢慢说。

录音里还有蛐蛐叫,像背景里的时间刻度。

最难得的是赶集卖劳起这四个字。

劳起就是干活,卖劳起就是把汗水换成钱。

年轻人嫌土,改成去市场,可市场两个字没有那股汗味。

老人说,劳起两个字,能闻到大葱味,能听到秤砣响,能看到红票子从油渍渍的手里递过来。

有人担心方言会消失。

实则它每天都在新生。

大棚里的补光灯叫亮子,自动喷灌叫水龙,这些新词也带着寿光味。

语言像地里的菜,拔掉老的,新的又冒出来,只要土地还在,话就不会断。

下次去寿光,可以试试用老词问路。

问大爷歪后日几点赶集,他眼睛一亮,立刻告知你五点秦起来占摊位,晌午头卖完,下航还能回家睡个回笼觉。

那一刻,你会发现,时间原来可以这么接地气。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