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3个月瓦特AI系统,我们工作室的剪辑效率翻了3倍

我是一家5人短视频工作室的负责人,主要帮本地商家做产品宣传视频。今年年初差点把工作室解散——不是没订单,是剪辑师熬不住了:每天要拍素材、找配图、剪视频,光给视频配音后调口型,1条15秒的片子就得花40分钟,3个剪辑师天天加班到半夜,离职报告递了两份。情急之下试了不少AI创作工具,要么商用平台按次收费太贵,要么功能太复杂没人会用,直到朋友推荐了瓦特AI短视频创作系统,用了3个月,现在我们不仅不用加班,还能接更多订单。今天把真实的使用感受写下来,给同样在熬的同行做个参考。

项目大家自己去度娘搜:瓦特创作者中心

一、最惊喜的不是“高大上”,是解决了“每天都要面对的麻烦”

刚开始买系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没想到最让我们惊艳的是那些“接地气”的功能:

先说智能对口型,这是剪辑师现在最离不开的功能。之前给商家拍美食视频,老板配音后,剪辑师要对着音频一句句调口型,1分钟的视频至少改1小时,改完眼睛都花了。现在把配音文件和原视频上传到系统,点一下“对口型匹配”,5分钟就能搞定,准确率能到90%以上,偶尔有一两个字没对齐,微调下就行。上个月给一家奶茶店做推广,一天出了8条视频,要是以前,这量得熬两个通宵。

还有nano banana生图,之前找产品配图要么去图库买版权,要么免费图库的图不合心意。现在直接在系统里输“奶茶杯放在木质托盘上,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暖色调”,1分半钟就能生成一张能用的图,清晰度够发抖音、视频号,省了不少找图的时间。有次客户临时要改产品卖点,配图来不及重拍,用这个功能10分钟生成3张备选,客户当场就定了,比以前“等摄影师返工”效率高太多。

子账号功能也帮了大忙。我们有两个剪辑师负责素材,一个负责精剪,之前传文件靠微信,经常弄混版本。现在给每个人开了子账号,素材库是通的,谁传了新素材、改了哪个片段,后台都能看到,不用再反复确认“你用的是哪个版本”,协作效率至少提了一半。

二、操作没想象中复杂,连“电脑小白”都能上手

买之前最担心的是“系统太复杂,没人会用”——我们团队除了剪辑师,其他人对电脑操作都一般。结果拿到手发现,界面比剪映还简单:左边是功能栏,选“生图”就输文字描述,选“对口型”就上传文件,步骤都是下一步、下一步的引导。

我自己试着操作过一次生图,输入“宠物狗戴着生日帽,周围有气球,卡通风格”,选了分辨率就点生成,不到2分钟出图,虽然比专业设计师做的差点,但短视频用完全够了。还有AI模板,里面有“产品开箱”“优惠活动”这些常见场景,剪辑师选个模板,替换成客户的素材,10分钟就能出初版视频,再改改细节,效率一下就上来了。

遇到问题找客服也很方便,有次系统突然登不上去,我下午2点发消息,客服5分钟就回了,说是服务器重启,给了临时登录链接,一点没耽误干活。比之前用的某商用工具“客服24小时不在线”强太多。

三、成本算下来,比请个实习生还便宜

作为小工作室,我们对成本特别敏感。买系统花的钱,也就相当于一个实习生半个月的工资,但带来的效率提升远超预期。

之前每月要花2000多买素材版权,现在用系统生图、找内置素材,这部分钱省了;剪辑师不用加班,加班费省了,还不用招人顶替离职的员工,人力成本也降了。更划算的是后续更新不用加钱,上个月系统推送了“视频续写”功能,剪辑师试了下,前半段拍商家门店,后半段用AI续写产品制作过程,风格能接上,又省了拍素材的时间。

部署也没花额外的钱,我们用的是之前闲置的4核8G云服务器,按文档一步步操作,技术小哥1个多小时就装好了,不用再买新服务器。

四、说实话,这两个地方要注意

不是说系统完美无缺,有两个点给大家提个醒:

一是生图风格有限,如果客户要特别小众的艺术风格,比如“浮世绘+科技感”,生成的效果可能一般,这时候还是得找设计师补一下;二是需要基础的电脑操作,虽然界面简单,但上传素材、导出视频这些基本操作还是得会,要是完全不懂电脑,可能得花1天时间熟悉下。

不过对我们这种中小工作室来说,这些小缺点完全能接受——毕竟它解决了我们“效率低、成本高”的核心问题,这就够了。

最后:对小工作室来说,“实用”比“完美”重要100倍

这3个月用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做短视频的小工作室,不用追求那些“听起来厉害”的AI功能,能解决每天都要面对的“调口型、找素材、赶进度”这些麻烦事,才是真的有用。

现在我们工作室的剪辑师不用加班了,员工流失问题解决了,还能腾出时间接更多订单。如果你们也在为剪辑效率低、成本高发愁,不妨试试瓦特AI——建议先找客服要个演示版,自己操作下看看是不是真的适合,再决定买不买。毕竟钱要花在刀刃上,能帮你赚钱的工具才值得入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