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VLOOKUP一个一个拖数据吗?

隔壁同事15分钟做完的周报,你熬到半夜还在对公式,不是你笨,是你用的还是2010年的Excel。

我见过最狠的不是会写公式的人,是那些敢把Python直接扔进单元格的人。
微软去年悄悄塞了个PY函数进Excel预览版,目前你不用再开Python环境、不用导出CSV、不用写脚本——在单元格里敲一行代码,数据就自动分组、聚合、跑模型。
沃尔玛供应链团队靠这个,把4小时的报表压缩到15分钟,不是靠加班,是靠换工具。
你以为FILTER只是个筛选?

Gartner说,用它的人效率高出317%。
你还在用“筛选+复制+粘贴”?
人家用=FILTER(库存表,(仓库=”华东”)(安全库存>0)),一行搞定,自动扩表,缺货自动标红,连标题都跟着变。
这不是功能升级,是工作方式的暴动。

XLOOKUP早就该取代VLOOKUP了,但没人教你怎么用它和FILTER组队。
物料编码查库存,别再嵌套IF+INDEX了,你那套是2007年的遗物。
真正机智的人,把FILTER当数据引擎,XLOOKUP当导航仪,一个找位置,一个挖数据,中间连个临时表都不用建。
别急着学LAMBDA,也别一上来就碰PY函数。

你先学会用FILTER把混乱的数据“劈开”,再用SORT排个序,UNIQUE去个重——这三步走完,你已经甩开80%的职场人。
等你开始用LET给公式起名字,你会发现,原来Excel也能写得像诗。
PY函数不是噱头,是信号。
它意味着:未来的数据分析师,不需要懂编程,但必须懂怎么把编程“塞”进表格。

你不用学Python语法,但你得知道,那个绿色的PY()括号里,藏着的是整个数据科学生态。
别再问“Excel还能不能学了”。
它早就不是表格了,是低代码的AI工作站。
你手里的不是鼠标,是控制台。

你还在等别人教你“怎么用”,
而有人已经在用它,重新定义“工作”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