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一开口,就知认知高不高!3个“听话识人”技巧

内容分享1天前发布
0 0 0

上次小区宝妈聚会,有人聊“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宝妈A说“我家娃也这样,揍两顿就好了”;

宝妈B说“可能是零食吃多了,我家娃停了零食后,饭量变多了”;

宝妈C却问“你家娃是不是吃饭时总被催?我看育儿书说,‘强迫喂食’会让娃抵触吃饭,试试让他自己抓着吃,可能会好点”——

刚听这三句话,就大致能判断:A靠“蛮力”解决问题,认知停在“表面应对”;B能找“直接缘由”,认知在“现象层面”;C能挖“深层逻辑”,认知更透。

实则“一开口判断认知”不是“读心术”,也不是“看人下菜碟”,而是看对方说话时的3个关键信号。普通人只要学会“听这3点”,再刻意练1个月,就能轻松判断别人的认知水平,跟人沟通时少走弯路,还能跟着认知高的人学思路。

1. 先听“说的是现象,还是本质”:能抓本质的人,认知大多更高

许多人说话,只会“描述现象”:列如“这项目推进慢”“孩子学习差”“钱存不下”,却没说“为什么慢、为什么差、为什么存不下”;而认知高的人,一开口就会“挖本质”,把“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说出来。

– 例子对比:

聊“工作效率低”:

– 现象级表达:“我每天都很忙,却啥也没做成”(只说“忙却没结果”的现象,没找缘由);

– 本质级表达:“我效率低是由于没做优先级,每天先做‘不重大的小事’,导致‘重大的项目’拖到最后”(找到“没做优先级”的本质缘由)。

聊“闲鱼卖不动货”:

– 现象级表达:“我挂了10件东西,没人买,平台不给流量”(怪“没人买、没流量”的现象);

– 本质级表达:“我看了下,我标题没加‘9成新、尺码’这些关键词,图片也没拍细节,买家看不到价值,自然不买”(找到“没突出价值”的本质问题)。

– 怎么练“听本质”的能力?

每天听别人说话后,花1分钟问自己:“他说的是‘发生了什么’(现象),还是‘为什么会发生’(本质)?”

列如:

– 朋友说“我面试又失败了”(现象),你可以接着想“他没说‘为什么失败’,是简历没亮点?还是沟通没跟上?”;

– 同事说“这个方案领导不批”(现象),你可以想“是方案没解决公司的‘成本问题’?还是没说清‘落地步骤’?”

练得多了,你一听到“现象级表达”,就会下意识想“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慢慢就能分辨对方的认知深度。

2. 再听“说的是空话,还是有依据”:有具体依据的人,认知更靠谱

有人说话爱“说空话、喊口号”:列如“我要赚大钱”“我要提升自己”“这个事肯定能成”,却没说“怎么赚、怎么提升、为什么能成”;而认知高的人,一开口就带“具体依据”,要么是“自己的经历”,要么是“观察到的实际”,要么是“可行的方法”。

– 例子对比:

聊“想搞副业”:

– 空话级表达:“我想做短视频赚钱,目前短视频很火”(只说“火”,没说“做什么内容、怎么变现”);

– 依据级表达:“我想做‘上班族便当’的短视频,由于我每天自己做便当,身边同事都问做法(自己的经历),而且看小红书上这类内容点赞都很高(观察到的实际),后期可以带‘便当盒、食材’变现(可行的方法)”。

聊“孩子学英语”:

– 空话级表达:“孩子要早点学英语,不然后来跟不上”(只说“要学”,没说“怎么学”);

– 依据级表达:“我家娃3岁开始听英语儿歌,每天15分钟(具体方法),目前能跟着唱10多首,还能说简单的单词(具体结果),我看育儿专家说‘低龄孩子靠‘磨耳朵’学英语更有效’(依据)”。

– 怎么练“听依据”的能力?

遇到有人说“要做什么、觉得什么对”时,下意识问自己:“他有没有说‘具体的例子、方法、结果’?”

列如有人说“这个方法很有用”,你可以想:“他没说‘对什么事有用、怎么用的、用了有什么结果’,那这个‘有用’可能就是空话”;

反之,如果有人说“我用‘列待办清单’的方法,每天先做3件重大的事,目前下班前就能完成所有工作(具体结果)”,那这个“方法有用”就是有依据的,认知更靠谱。

3. 最后听“能不能容不同观点”:不抬杠、能包容的人,认知更开放

认知低的人,往往“认死理、爱抬杠”:别人说“这个方法好”,他马上说“没用,我试过”;别人说“可以试试新方式”,他马上说“肯定不行,以前都没这么做过”——总把“自己的经验”当“唯一真理”,容不下不同想法;

而认知高的人,更“开放、能包容”:别人说不同观点时,他会说“你这个思路有意思,为什么这么想?”“我之前试过另一种方法,咱们可以聊聊哪种更适合”——知道“没有绝对对的方法,只有更适合的选择”。

– 例子对比:

聊“给娃选奶粉”:

– 抬杠式表达:“肯定要选进口奶粉,国产的都不好!你说国产好?那是你没见过好的,我家娃只喝进口的”(容不下“国产奶粉好”的观点,强行否定);

– 包容式表达:“我家娃喝的是进口奶粉,由于当时觉得配方更适合他(自己的选择);不过我听其他宝妈说,有些国产奶粉的‘乳铁蛋白’含量也很高,你可以对比下配方(包容不同观点,给提议)”。

聊“做PPT”:

– 抬杠式表达:“做PPT必须用模板,不然太丑!你说不用模板?那做出来肯定没人看,我从来不用自己设计”;

– 包容式表达:“我做PPT习惯用模板,省时间(自己的方法);不过你说自己设计更有特色,也对,要是重大的汇报,自己设计的确 更能突出重点(包容不同方法)”。

– 怎么练“听包容度”的能力?

观察对方听到“不同观点”时的反应:是“马上否定、找理由抬杠”,还是“先认可合理之处、再聊自己的想法”?

列如:

– 有人说“我觉得线上卖货比线下好”,对方说“线上哪好?售后麻烦死了,线下才靠谱”(抬杠,包容度低);

– 对方说“线上的确 方便客户下单(认可合理处),不过线下能让客户看到实物,售后也快(聊自己的想法),可以线上线下结合试试”(包容,认知更开放)。

最后:练“听话识人”,不是为了“分高低”,而是为了“少走弯路”

许多人觉得“判断认知水平”是为了“看人下菜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实则不是。练这个能力,是为了:

– 跟认知高的人聊天时,多听他“抓本质、说依据”的思路,跟着学;

– 跟认知不同的人沟通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想”,更容易找到共识,少吵架;

– 自己说话时,也会下意识“说本质、带依据、包容不同”,慢慢提升自己的认知。

你不用怕“练不会”,每天听人说话时多留意“这3点”,1个月后你会发现:你不仅能快速判断别人的认知水平,还能在沟通中少走许多弯路,甚至能跟着认知高的人,慢慢提升自己。

最后想问你:你有没有过“听别人说一句话,就觉得‘他认知很透’”的经历?列如有人聊某件事时,一开口就抓住了本质,让你觉得“原来还能这么想”?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练“听话识人”的本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