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支付: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a16z最新的fintech分析报告提出了一个问题:AI智能体如何支付?Founder Park做了一些解析 我也聊聊我的理解。例如你的AI助手帮你订一次团队旅行,自动找到最便宜、积分最优化的路线,预订所有航班、酒店和活动,一键完成。随之而来的就是,Mastercard和Visa都推出了AI智能体支付解决方案,PayPal也发布了首个MCP服务器,让LLM可以直接生成发票和支付链接。但是你敢让他帮你支付吗?a16z提出几个障碍:* AI的购买权限范围是什么?额度多少?商家如何验证智能体支付的有效性?最重大的是,当智能体完成的交易出现问题时,谁来承担责任?传统的退款机制假设交易双方是人类,目前多了一个”智能体”这个参与方,责任分配就变得模糊了。如果智能体误购了商品,或者被欺诈了,损失应该由谁承担?用户、智能体开发商、还是支付平台?这个报告也提出了几家创业公司针对这个场景进行解决:Paid.ai 专注确保企业能准确计费,充分挖掘智能体带来的价值。这解决的是B端的计费复杂性问题。Nekuda 在构建专门为AI智能体设计的支付轨道。这是基础设施层的创新。Payman 给每个AI智能体配备自己的钱包,让它们能安全地转移资金。这是身份和权限管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觉得都是空中楼阁,for now.即使有些人认为稳定币可以解决智能体支付问题,但是这个底层还是:人类是否愿意将这个权限给到智能体?挑战与机遇并存技术挑战很明显: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欺诈防范、责任归属。但更大的挑战可能是监管和标准化。我不认为,短期内智能体可以帮忙支付任何价值。例如即使我有一个外卖智能体,可以协助,我决定今天晚上我要吃什么,但是当智能体要决策这个晚餐花50、100还是500的时候,必须要经过我的审核。我要确定内容是营养,并且这个金额的出处在哪里。写在最后AI Agent支付许多人都在探索,但是实则他是一个整体基础建设的提升。再机智的AI,如果涉及到协助我决策花费,那么我信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花费阈值,这将不仅仅是花多少,而是人类是否愿意给出多大的权限给到自己的智能体协助做决策。最后聊聊一个话题。明天的外卖智能体帮你决策好了,然后准备帮你花钱了,你是闭着眼睛不做决策呢?还是你至少看看这一餐你要吃什么、花多少钱,再按一下确认这个按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