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使用服务器搭建一款基于 STUN 的内网穿透工具「内链通」

内容分享2小时前发布
0 0 0

——适合远程访问内网服务、P2P 穿透、多人协同等场景

很多人家里的宽带并没有公网 IP,想让外网访问内网设备——NAS、相册程序、小网站、开发环境这些——就只能依赖所谓的“内网穿透”。目前常见的工具基本上都是:反向代理、端口转发、隧道映射。

但如果你想体验一种更轻量、更低延迟、更接近 P2P 的连接方式,那基于 STUN 的内网穿透机制就是非常值得尝试的——比如“内链通”,一款依靠 STUN+直连机制来实现点对点访问的工具。

下面我就模拟一个新手的角度,教你如何使用云服务器作为基础节点,把内链通这套 STUN 穿透环境搭建起来。


一、先说说:什么是 STUN?为什么它能做到“穿透”?

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是一套帮助 NAT(内网)设备发现“自己在公网的映射地址与端口”的协议。

简单讲它的工作方式:

你的电脑(在内网)主动连接一个 STUN 服务器;

STUN 服务器告诉它:“你现在在公网的映射端口是 xxx”;

两个在内网的设备,都知道彼此的公网映射后,就可以尝试直连;

如果双方 NAT 类型友好,就能打洞成功,实现“P2P直连”;

如果打洞失败,才会fallback到转发模式。

STUN 的特点是:

不需要在路由器开端口

更轻量

直连延迟低

很适合点对点文件、远程桌面、协同工具、轻量服务访问

“内链通”正是利用这种机制,让外网设备尽可能直接访问你的内网设备。从使用体验上说,STUN 服务器就是这套 P2P 打洞系统的“信令中心”,要求是:

服务器要网络稳定

延迟要低(尤其你人在国内)

公网 IP 质量要好

不能经常拒绝连接、也不能经常掉线

要支持长期在线

线路稳定、延迟低(特别是日本/香港/新加坡节点)

出入带宽合理,可以承受 STUN 信令请求

系统支持多种 Linux 发行版,方便搭建

控制面板简单,适合运维 “一键重装 + 快照备份”

更重要的是,它够“干净”,不会像一些廉价 VPS 一样,STUN 测试时出现各种奇怪丢包和延迟抖动问题。


三、环境准备

建议服务器配置:

CPU:1–2 核

内存:1–2GB

系统:Debian / Ubuntu / CentOS 都可以

带宽:5–10 Mbps 起步(因为 STUN 信令很轻量)

公网 IP(必须)


四、安装 STUN 服务器(以 coturn 为例)

为了搭建“内链通”的 STUN 基础环境,我们需要先部署一个 coturn(兼容 STUN/TURN)服务。

1. 更新系统


apt update && apt -y upgrade


yum update -y

2. 安装 coturn


apt install -y coturn


yum install -y coturn

3. 编辑配置文件

打开配置:


vim /etc/turnserver.conf

写入一个最基础、最常用的 STUN/TURN 配置(示例):


listening-port=3478 fingerprint lt-cred-mech realm=stun.example.com user=test:123456 no-loopback-peers

示例说明:


listening-port=3478
→ STUN 常用端口


user=test:123456
→ 你的鉴权用户,可自行修改


realm
→ 建议写服务器域名(可随意)

4. 启动服务


systemctl enable coturn systemctl start coturn

查看是否正常:


ss -tulnp | grep 3478

看到 STUN 端口监听说明成功。


五、在内网设备上部署「内链通」客户端(思路)

⚠ 因为不能提供工具本体、不能引用其文件,因此只讲主流程和安装方法思路。

基本步骤:

进入内链通的后台或管理界面,找到客户端版本(Windows / Linux / NAS / macOS)。

在你的内网设备上安装客户端。

在“穿透设置”中填入你云服务器的 STUN 地址,如:


stun:你的服务器IP:3478

保存配置后,内链通客户端会自动:

联系 STUN 服务器

获取公网映射

尝试与外部设备建立 P2P 链路

你可以在两台内网设备间测试数据交换,确认打洞成功。


六、在云服务器上做整合(可选)

1. WEB 面板统一入口

例如用 Nginx 建一个统一入口,把多个内链通服务映射到不同路径。

2. HTTPS 安全加固

给你的 STUN + 控制面板做反代,用 TLS 加密流量。

3. 访问管理

你可以做白名单、黑名单、限速,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七、常见使用场景

远程访问家里 NAS、小主机、摄像头

办公室内部系统:远程办公、远程调试

开发环境共享给外部合作者

多人的文件同步、高并发文件传输(基于 P2P 模式)

远程桌面比普通内网穿透更低延迟

STUN 直连时的延迟往往比传统隧道模式明显更低。


八、注意事项

内链通 + STUN 打洞效果与 NAT 类型有关,你的宽带、对方宽带都会影响成功率

云服务器的 STUN 只是“信令服务”,数据尽量 P2P,不会占用太多带宽

Linux 防火墙要确保开放 UDP 3478

合规使用,不提供非法访问、不做侵权内容

STUN 服务器尽量选延迟低的地区(比如日本、香港、新加坡)


九、总结

搭建一套基于 STUN 的“内链通”穿透环境其实不难:

在内网客户端安装内链通并指向你的 STUN;

客户端之间通过 STUN 打洞,实现尽量接近 P2P 的直连访问。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

延迟比传统内网穿透低

更适合点对点业务、桌面访问、文件共享

配置轻量、长期稳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