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width: 100%;
margin-bottom: 1rem;
}
th, td {
border: 1px solid #ddd;
padding: 8px;
text-align: left;
}
th {
background-color: #f2f2f2;
}
tr:nth-child(even) {
background-color: #f9f9f9;
}
pre {
background-color: #f8f8f8;
padding: 15px;
border-radius: 4px;
overflow-x: auto;
}
47、当需要处理旧机器时,为什么不能直接把它扔进办公室后面的垃圾桶?
电子设备处理须知
电子设备含有对环境有毒的危险材料,随意丢弃会违反关于电子设备处理的环境法律,因此不能直接扔进垃圾桶。需确保交给遵循环境法律的电子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48、你的组织如何管理硬件的处置?
硬件处置流程
对于硬件处置,库存系统需要更新,处置设备应释放其使用的所有资源。
退役设备处理方式
:
有时退役设备会放回公司仓库以便再利用或用作替换零件,但最终仍需进行处理。
主要处理方式
:
1.
出售
:
可将设备卖给电子废品经销商。
或安排行政支持员工协调出售事宜。
2.
捐赠
:
捐赠设备时应提前明确“按现状”交付。
不提供后续支持。
3.
电子回收
:
交由电子回收公司处理时,系统管理员需确保其遵守环保法律。
回收公司应定期接受审计。
49、考察你自己所在的站点或你最近访问过的站点,列出至少三个站点未进行投资来实现自动化操作,而是采用手动操作的实例。针对每个实例,列出未进行投资的原因。你的答案说明了什么?
以下为常见的三个未进行投资实例及原因:
测试流程未自动化
原因是认为构建自动化测试环境成本高,且当前手动测试能满足基本需求;
数据迁移未自动化
觉得数据迁移不频繁,手动操作虽麻烦但能完成任务,没必要投入资金自动化;
软件更新未自动化
担心自动化更新可能出错影响业务,且当前手动更新能控制节奏。
这些答案表明在决策是否投资自动化时,常受成本、风险和短期需求影响,忽视了长期效益。
50、为什么一致性比完美更重要?
完美与一致性的对比
完美难以实现,很多决策受个人品味影响;
一致性可以实现,是逐步改进的前提;
一致性便于自动化流程;
一致性能避免负面惊喜;
一致性减少支持工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一致性还能让客户根据自身喜好调整。
51、操作系统安装的三种主要策略是什么?每种策略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哪种策略更具优势?
主要策略概述
三种主要策略分别是
手动安装
、
自动安装
和
克隆
。
手动安装
适用场景
:少数机器或对安装过程有特殊需求的情况
特点
:
容易出错
难以保证一致性
自动安装
适用场景
:大规模部署
特点
:
按照供应商的安装步骤进行
无需人工干预
能保证一致性并记录决策
克隆
适用场景
:需要快速部署大量相同配置机器的情况
特点
:
复制已正确安装的机器硬盘来创建新机器
能提高安装速度
会隐藏配置决策历史
结论
:自动安装策略更具优势。
52、自动化策略在哪些方面优于手动操作?
自动化策略优于手动操作的多个方面
自动化策略优于手动操作体现在多方面:
1. 可进行测试
自动化可在投入生产前进行测试。
人工操作时常因偷懒或过度自信而跳过预检查或事后检查。
自动化可避免此类问题,保证每次操作都进行检查。
2. 提供一致性
自动化可通过测试和软件工程技术衡量和提高工作质量。
可防止之前修复的错误再次出现。
3. 节省时间
自动化账户创建任务能让请求按需执行。
避免人工批量处理导致的客户周转时间过长问题。
4. 降低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如备份工作自动化可避免因人工操作导致备份不可靠。
5. 降低成本
让低技能水平人员完成日常任务。
使高技能人员专注于只有他们能完成的任务。
53、什么是操作系统克隆,如何减轻其缺点?
操作系统克隆
操作系统克隆是指取一台已正确安装好的机器,复制其硬盘来创建新机器。这通常能提高安装速度,但会隐藏配置决策的历史。
缺点及减轻方法
其缺点的减轻方法是通过自动化创建黄金镜像,如使用 Packer 和 Vagrant 系统。它们有配置语言描述构建镜像所需步骤,过程可随时重复。
镜像更改与管理
若需对镜像进行更改,可添加到配置文件并重新构建新镜像。配置文件可存储在源代码库中,便于跟踪更改。
操作系统版本更新
当新的操作系统版本发布时,创建新镜像可能只需更新配置文件中列出的初始供应商镜像;若新操作系统版本差异较大,可创建新的配置文件。
54、为什么IT组织可能会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或其他用例采用不同的安装策略?
不同操作系统、硬件或用例存在差异
不同操作系统有不同版本和特性,硬件有不同类型和配置,不同用例对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采用不同安装策略能确保机器配置一致且正确,避免因安装错误或不一致给客户带来困扰,还能节省资源、提高安全性,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例如:
不同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和要求不同
不同硬件对系统的适配性不同
不同用例对软件和功能的需求也不同
55、应用于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的测试驱动开发(TDD)是什么?
测试驱动开发在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中的应用
在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中,
测试驱动开发
是指先明确需求并开发相应测试。此时执行测试会失败,因为相关更改尚未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
开发测试
:根据需求编写测试。
执行测试
:测试会失败,因为功能尚未实现。
进行更改
:根据测试要求实现功能。
重新执行测试
:
– 若测试通过,则记录成功的更改。
– 若测试不通过,则调查并修改更改。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现测试本身定义不明确或不正确,这时需要:
修订测试
重新开始整个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建立
测试库
,用于验证安装功能,从而:
提高安装过程的可靠性
便于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
56、在测试驱动开发(TDD)中,建议在进行更改之前执行测试。既然显然测试会失败,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在更改前执行测试,虽测试会失败,但这是测试驱动开发(TDD)的流程。
先开发需求和测试
执行测试失败表明关联更改未完成。
进行更改并重新执行测试
– 若测试通过,则说明更改成功。
– 若测试不通过,则需调查并修改更改。
优势
– 能确保为所有新代码编写测试。
– 随着代码演变,可降低更改破坏功能却未被察觉的风险。
– 使开发者放心重构代码,减少软件中的漏洞。
– 此外,还能积累测试库,用于验证安装功能。
– 让安装过程更可靠,防止回归问题影响客户。
57、如何将测试驱动开发(TDD)应用到当前环境中?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应用TDD的方法
- 为每个需求正式记录测试
- 先明确需求和测试
- 执行测试(此时因未做关联更改,测试应失败)
- 接着进行更改后重新执行测试
- 若未通过则调查并修改更改内容
- 测试通过后记录成功的更改
- 若发现测试本身有问题,需修订测试并重新开始流程
## 好处
- 构建可复用的测试库,让安装过程更可靠
- 每个新镜像都能接受测试,这些测试反映所有记录的需求
- 防止回归问题影响客户,能及时识别和修复回归问题
- 且因回归问题大概率源于最近的更改,所以更容易定位问题
- 使提供高质量服务变得更轻松
- 对于手动构建的克隆,能确保需求被记录
58、传统的构建方式是从需求出发并按照规格进行构建。有一种方式是逐步改进系统并将决策记录在代码中。为什么这种逐步改进并记录决策的方式更适合操作系统安装?是否存在传统方式适用于操作系统安装的情况?
操作系统安装方式分析
逐步改进系统并记录决策于代码的方式更适合操作系统安装,因为它能实现以下优势:
安装的一致性
记录决策便于追踪
通过增量开发逐步完善系统
更快发现改进点
在以下情况下,传统方式可能适用:
需求明确、稳定
不会有太大变化
对系统规格有严格要求
59、根据西格尔定律,三块手表会更好吗?
不会。
西格尔定律指出,有一块手表的人知道时间,有两块手表的人则永远不确定。
依此推断,三块手表会让人更难确定准确时间,情况会更糟。
60、工作站服务定义包含哪些要素?
工作站服务定义的要素
了解客户需求
明确刷新周期
:定义旧机器更换时间的日程、政策和流程
规定支持平台数量
:可引入分级支持系统
整合设备群服务
:部分公司将所有与设备群相关的服务整合为托管工作站服务包
迁移至新平台标准时遵循的准则
:
让客户尽早参与规划
使用客户能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61、什么是分级支持?
分级支持
分级支持是指 IT 团队为不同操作系统提供不同程度支持的系统。它旨在集中资源为少数特定平台提供全面支持,对其他平台提供有限支持。
分级说明
一级支持
:机器可获得全面支持,包括硬件和软件驱动支持等。
二级支持
:机器获得尽力而为的支持。
临时支持
:机器无直接支持,需自我支持。
禁止级
:机器不允许连接企业网络。
有些地方会简化为
一级
和
临时
两级。
晋升流程
此外,还应有从一个层级晋升到另一个层级的正式流程。
62、请举例说明你作为客户或成员所在组织的分级支持情况。
支持团队结构与分级系统
大型组织支持结构
帮助台团队(一级)
接收所有新请求
处理快速请求
其他请求按优先级分配给系统管理团队(二级)
中型团队支持结构
一级与二级支持由
同一团队成员
负责
一级请求由
初级系统管理员
处理
以项目为主的环境支持方式
一级请求可能由
专人
处理
或由
团队成员轮流
处理
四层支持系统
一级机器
– 完全受支持
– 包括硬件和软件驱动支持等多项福利
二级机器
– 尽力提供支持
临时支持机器
– 无直接支持
– 需靠自我支持
禁止类机器
– 不允许连接企业网络
简化支持层级
许多站点简化为:
一级
临时
(原三级和四级合并)
63、解释针对不支持设备的30分钟规则,并说明如何在你的组织中实施该规则。
30分钟规则说明
定义:
30分钟规则是指,当系统管理员遇到不在支持列表中的设备时,应停止手头工作,告知用户老板允许尝试让设备工作30分钟。30分钟一到,若问题仍未解决,则安装支持的设备并向用户所在部门收费。
实施步骤:
1.
明确不支持设备列表:
管理员需事先清楚哪些设备不在支持范围内。
2.
及时告知用户规则:
当遇到不支持的设备时,管理员应第一时间向用户说明该规则。
3.
尝试解决问题:
在30分钟内,管理员应尽力解决设备问题。
4.
执行后续操作:
若30分钟内未能解决问题,管理员应立即安装支持的设备,并向用户部门收费。
5.
提前沟通避免不满:
在执行前与用户充分沟通规则内容,以减少用户的不满情绪。
64、什么是更新周期?
更新周期是定义旧机器何时被替换的时间表、政策和流程。通常公司每两到三年更换一次工作站,有些公司会一次性更换特定一代的所有设备。更新政策会影响:
资本预算规划
IT资源规划
应用程序部署
65、什么是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它是如何被使用的?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是一个存储机群中所有机器信息的系统,它能将不同团队联系起来,使各团队基于同一数据库协同工作。
存储的信息包括:
机器名称
序列号
使用者
操作系统
期望状态
CMDB的使用方式:
机器采购过程中
:在数据库中录入占位条目。
在刷新程序中
:将旧机器的配置克隆到新机器。
为新员工克隆所在部门的标准配置
。
机器制造完成后
:供应商传输相关信息进一步填充数据库。
插入MAC地址后
:生成自动安装的配置文件并推送到引导服务器。
机器到货时
:扫描条形码标记机器已到达。
安装时
:机器接收CMDB中定义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配置设置,并打印相关交付说明。
用户使用机器时
:若需特殊应用,可通过内部网站选择,CMDB会分配许可证并记录信息,随后自动安装。
客户联系帮助台时
:技术人员可通过CMDB查看其机器的软硬件信息,并通过更新CMDB来解决问题。
员工可通过基于网络的仪表盘
:查看分配给自己的软硬件信息,CMDB会突出显示使用超过三年的硬件,并提供升级选项。
各部门可利用CMDB进行长期规划
:如预算编制、升级规划、信息安全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等。
其他优势:
CMDB可避免升级灾难,通过提供最新的软硬件配置信息,帮助组织提前规划设备的更换和升级。
66、为什么劳动分工成本更低?
劳动分工的优势
劳动分工成本更低是因为它减少了重复劳动。大型组织中各部门常重复建设操作系统安装、补丁、帮助台和支持基础设施等系统,重复劳动成本高昂。
此外,劳动分工能集中专业知识服务更多用户,专业团队专注服务可提升技能,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成本。
67、将劳动分工应用于工作站车队物流时,有哪些好处?
在工作站车队物流中应用劳动分工更高效。若每周安装多台机器,让高技能的系统管理员用推车将机器运到各个办公室是对他们专业技能的浪费。更好的做法是:
让技能较低的团队负责运送机器
让单独的团队负责技术工作,如维护操作系统安装自动化
68、项目和计划有什么区别?项目办公室的职责是什么?
项目与计划的定义及项目办公室职责
项目
:根据结果来定义,具有可追踪的里程碑,例如在固定时间内交付一定数量的机器。
计划
:由一组项目组成,例如与车队物流相关的所有事务可视为一个大型计划。
项目办公室职责
管理所有计划
分配资源
为流程和报告设定标准
整合项目周报并向管理层汇报总体计划
协调指导委员会会议
为高层管理提供各计划的报告
解决资源问题
处理优先级事务
其他职责
定义客户眼中的产品
确定招聘需求
维护质量指标以衡量组织整体表现
监控计划的成本效益
69、车队物流似乎是大公司才会做的事。如果你在小公司工作,哪些元素有用,或者能从中学到什么并应用到你的公司?
小公司可借鉴的元素和经验
车队物流的角色
:即便公司规模较小,车队物流的角色依然存在,只是相关人员可能会承担多个职责。
设备管理
:若公司设备较少且采购不频繁,可由系统管理员或顾问负责管理,采用临时程序并进行记录,便于后续复用。
信息维护
:需维护好相关信息,例如:
供应商列表
安装程序
交付清单
欢迎信
通过清单从过往经验中学习,持续改善流程。
未来发展
:随着公司不断成长,可能需要设立专门的
全职车队协调员
职位,以更高效地管理物流与设备相关事务。
70、假设一家公司从成立以来每周一都会招聘10名新员工。每名新员工会收到一台笔记本电脑,且每24个月更换一次。假设公司员工无人离职。那么在公司第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第一个周一,分别需要安装多少台笔记本电脑?
在第18个月的第一个周一,由于未到更换周期,新招聘员工为10名,所以需要安装10台笔记本电脑;
在第24个月的第一个周一,同样新招聘员工10名,需要安装10台笔记本电脑;
在第36个月的第一个周一,新招聘员工10名,同时第12个月招聘的10名员工到了更换周期,所以共需要安装20台笔记本电脑。
71、早期让客户参与如何有助于证明项目的合理性?
项目设计中早期引入关键客户的参与
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引入关键客户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他们可能无法在技术细节方面提供具体的建议,但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项目对他们的重要性。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向其他客户清晰地解释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此外,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对他们有价值的具体功能或改进点,例如:
安装过程转变为自助服务;
数据访问变得更加便捷;
对界面标志颜色的偏好等。
强调这些客户关心的要点,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也能为项目的合理性提供有力支持。
72、早期让客户参与如何有助于创建更高质量的标准?
客户参与的重要性
早期让客户参与可避免客户抵制变革,使项目推出更顺利、服务质量更高。
让关键客户参与项目设计,能帮助识别项目对他们的重要性,便于向其他客户解释项目。
获取客户反馈,能及时解决问题,让客户相信系统能良好运行。
从愿意尝试新系统的客户开始转换,可逐步解决系统中的漏洞,使后续转换更顺利。
73、“尽早发布并迭代”是什么意思?第一次就发布一个完美的标准不是更好吗?
“尽早发布并迭代”也被称为“尽早失败且频繁失败”策略,也叫
最小可行产品
(MVP)策略。
早期发布具有实验性,很可能失败,但只要能从中学习并为未来成功奠基,小失败是可以接受的。
若从不失败,就没承担足够的有益风险,也会错失学习机会。
在开发中尽早验证或推翻假设,最终会更易成功。
该策略不聚焦每次发布的新功能,而是每次发布测试一个假设。
相比第一次就追求完美标准,尽早发布并迭代能更快发现基础假设的错误,避免长时间开发后才发现问题造成的浪费。
例如
:监控系统团队采用此策略,早期迭代中发现:
网络设备 SNMP 未启用
系统缺少历史数据仪表盘
从而及时调整,避免重大部署时出现问题。
74、什么是棘轮策略,它是如何运作的?
棘轮策略
棘轮策略指采用
所有新机器都使用新标准、无例外
的政策。就像机械棘轮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该转换过程也只朝着目标一个方向进行,即
使用旧标准的个人电脑数量减少,使用新标准的个人电脑比例增加
。
实施这一规则需
防止任何倒退或滑坡情况
:
IT 人员要保持警惕
管理层要有决断力
大家要相互监督
对于例外请求,
不应直接拒绝
,而应
帮助请求者用新标准满足需求
。
若正确实施,最终
旧电脑会被新电脑取代完成转换
,但通过自然淘汰方式转换耗时太久,所以
新标准成熟流行后,就要求旧机器进行转换
。
75、什么是入职引导,其目标是什么?
入职引导是新员工融入公司的过程,从他们接受工作邀请开始,到他们适应工作并能高效产出结束。目标是为新员工提供办公桌位置、电脑、电话、账户等开展工作所需的一切,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工作,使其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职业选择,同时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为新员工设定行为期望。
76、我们如何判断入职流程是否执行良好?内部和外部指标分别是什么?
判断入职流程是否良好可以看某些里程碑的达成速度。
内部指标
:如新员工能否在第一天结束前用自己的账户从自己的机器上发送邮件;
外部指标
:如新员工能多快为团队做出有用贡献,如开发人员写出投入生产的代码、销售人员完成第一笔销售。
77、在入职流程中,IT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IT部门在入职流程中的职责包括:
创建 Active Directory 和电子邮件账户
为工程师创建开发者相关账户
设置桌面工作站(仅工程师)
设置笔记本工作站(所有员工)
设置桌面电话
78、组织良好的入职培训体验的五个关键是什么?
组织良好的入职培训体验的五个关键
确保组织良好的入职培训体验有五个关键:
按照入职行动时间表推进流程;
在新员工到来之前确定其需求;
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每项入职行动;
鼓励跨团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
定期反思流程并加以改进。
79、为什么在新员工入职第一天之前,IT部门就参与入职流程很重要?请举例说明。
在新员工入职第一天之前,IT部门就参与入职流程很重要,因为这能确保员工入职首日就能拥有所需的设备和资源,顺利开展工作。例如,要确定员工所需电脑的类型、采购电脑、安排网络接口、了解员工偏好的登录名、确定员工需要加入的内部邮件列表、了解所需软件、创建账户等。
若存在标准的台式电脑配置
:应准备好预配置的机器;
若没有标准配置
:则需提前数周联系新员工,安排订购、安装和测试合适的设备。
80、在你的组织中,参与入职流程的团队是如何沟通的?如何改进这种沟通方式?
若有一人协调整个入职流程,此人可能是所有沟通的枢纽。她分配任务,了解各子团队偏好的联系和请求格式,任务完成时会得到通知,依据前置条件完成情况启动后续任务。
流程问题、问题报告和障碍会传达给协调员,由其解决或召集合适人员处理。
若没有中央协调点,每个团队需要知道如何与有交互的其他团队沟通,最精简的系统是各团队以相同方式沟通,比如:
每个团队在请求跟踪系统中有一个队列
一个简单的联系人及请求队列维基页面可确保各团队知道如何联系其他团队
可以通过消除大量沟通简化流程,如充分自动化流程,协调员可通过自动化仪表盘查看任务状态,使用自动化门户或 API 请求执行任务,仅在出现错误或其他问题时才需人际交互。
81、三种主要的硬件策略是什么?请分别描述。
主要有以下三种硬件策略:
网格计算:将数百或数千台机器作为一台大型计算机进行管理,用于大型计算任务。
刀片服务器:以特殊外形提供单个计算机算力或存储单元,使硬件操作更高效。
基于云的计算:租用他人服务器群的时间,能动态获取额外计算资源。
82、为什么发生火灾时RAID无法保护数据?
RAID 的局限性与备份策略
RAID 主要是在磁盘层面提供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防止单个或多个磁盘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但它无法抵御火灾等物理灾难。
火灾可能会破坏存储设备所在的物理环境,导致所有磁盘同时损坏,此时 RAID 的冗余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
因此,还需要备份策略,如将数据副本存放在异地,以应对火灾等情况。
83、每台服务器都完全符合应用程序的需求,就像美丽的雪花一样,听起来很理想。为什么这可能是件坏事呢?
购买不同类型的服务器模型,支持开销会变高。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选定几种标准服务器模型比为每台服务器针对特定应用进行优化更好,否则会因支持开销过高而造成不良影响。
84、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减少其服务器群中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差异?
组织可采用以下策略减少服务器群中硬件的数量和类型差异:
一台机器用于多种用途
用虚拟化或容器技术将大型机器划分为多个较小的虚拟机
采用网格计算,将多台机器作为一个单元管理
使用刀片服务器,将多台机器置于一个机箱的硬件架构
采用云基计算服务,租用他人的服务器
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使用网络托管应用
使用专用设备,每个提供不同的服务
85、批量购买、分配份额的策略比其他策略更高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批量购买与分配份额策略的优势
经济性与灵活性
:批量购买、分配份额的策略通常最经济且最灵活。
垂直集成带来的成本节约
:
在大型网格或集群中,硬件、软件和运营的整个基础设施栈可以垂直集成,以实现大规模的显著成本节约。
云基计算服务的作用
:
云基计算服务将这种策略扩展到更大规模,使小公司也能利用这种经济优势。
响应能力与机会成本控制
:
此外,该策略能让公司快速响应机会,避免机会成本损失。
86、如果你的组织使用虚拟化技术,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VM)需要多长时间?请求创建一个虚拟机,并记录从最初请求到你能够使用它的时长。
按照要求请求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记录从提出请求到可以使用该虚拟机的时间,以此确定创建新VM的时长。
87、创建一个虚拟机通常需要几分钟时间。如果创建虚拟机的时间超过了几分钟,应该怎么做?
当创建虚拟机时间超过几分钟时,需要对时间的具体花费去向展开调查。
88、对于不同人群,‘云’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些定义之间有什么关联?不同人群一般会使用哪种定义?
不同人群对“云”的定义
不同人群对“云”的定义虽侧重点不同,但本质都围绕着借助外部资源实现数据存储、计算等功能。
消费者
关注数据随时随地可访问。
商务人士
看重弹性、按需付费的计算基础设施。
IT专业人员
强调他人维护底层硬件网络,自身专注高层抽象。
个人选择依据
若关注数据便捷访问
:倾向消费者定义。
若注重资源灵活调配和成本控制
:采用商务人士定义。
若从事IT架构相关工作
:使用IT专业人员定义。
89、基于云的计算能做到哪些中小型公司自身无法做到的事情?
基于云的计算能让中小型公司利用大型仓库规模数据中心的规模经济,无需承担运营成本和专业知识
能提供按需弹性的计算环境,可快速动态增减
能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成本节约
能让公司抓住机会,快速启动新项目,避免机会成本损失
还能实现一些其他方式无法完成的新应用
90、服务器硬件与工作站硬件有何不同?
服务器硬件与工作站硬件的区别
服务器硬件与工作站硬件在多方面存在不同。
硬件设计
工作站
:为单个用户设计,需配备显示器和用户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和麦克风。
服务器
:为远程访问设计,具备以下特点:
高性能CPU
高I/O性能
可扩展性与升级选项
可机架安装
前后访问便利
高可用性选项
远程管理功能
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
:
如微软Windows Server Edition,具备额外服务软件,且针对服务器操作进行优化。
Linux和Windows Server Core的服务器版本则精简至基本功能。
管理方式
服务器的配置管理方式不同于工作站。
性能要求
服务器对以下方面的要求更高:
正常运行时间
数据完整性
CPU和内存性能
使用桌面硬件作为服务器的问题
可靠性低
I/O容量有限
无法高效机架安装
无远程管理功能
长期成本更高
使用桌面硬件作为服务器是短视的行为。
91、服务器与工作站在配置上有何不同?
服务器配置与工作站的不同之处
配置与更新系统
:使用配置管理系统进行配置和更新系统。
网络配置
:
通常通过硬编码完成。
也常用 DHCP INFORM 自动更新网络设置。
操作系统补丁时间安排
:
根据应用需求安排。
可以在非工作时间每周一次,或在精心安排的维护窗口每月一次。
软件安装
:服务器会避免安装不必要的软件,以减少补丁和重启周期。
92、什么是N + 1冗余?
拥有足够容量,在移除一个组件后仍能全功能运行的系统被称为
N + 1 系统
。
若两个组件可出现故障,则称为
N + 2 系统
,以此类推。
若
N + 1 系统
出现故障,该系统就变为
N + 0
;
当故障组件修复后,系统恢复为
N + 1
。
93、系统中拥有两个相同的组件是否会自动使系统具备 N + 1 冗余性?(提示:拥有两个给定组件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原因。)
不会。若系统加载了大量耗电的卡和组件,需要两个电源才能提供足够的功率来运行系统,那么即使有两个电源,该系统也可能是 N + 0(无备用容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第三个电源才能实现 N + 1 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