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Linux 终端入门:搞懂目录结构与终端基础,告别 “命令行恐惧”
很多新手看到 Linux 的 “黑底白字终端” 就害怕,觉得 “太复杂,学不会”。其实终端是 Linux 的 “效率工具”,只要先搞懂它的 “底层逻辑”(目录结构),再掌握基础操作,你会发现它比 Windows 的图形界面更高效。本章就从 “目录结构” 到 “终端使用”,帮你彻底告别 “命令行恐惧”。
3.1 先搞懂:Linux 没有 “C 盘 D 盘”,只有 “树形目录结构”
Windows 用 “盘符”(C 盘、D 盘)管理文件,而 Linux 的文件系统是 “单一树形结构”—— 所有文件都从 “根目录”(用
表示)出发,就像一棵大树的 “树根”,其他目录都是 “树枝”。这是 Linux 和 Windows 最核心的区别,必须先理解。
/
1. 根目录(/):所有文件的 “起点”
根目录是 Linux 文件系统的 “顶层目录”,所有目录和文件都在
下面,就像 Windows 的 “我的电脑”,但它不是盘符,而是 “总根”。
/
2. 新手必须知道的 6 个核心子目录(功能与 Windows 对比)
Linux 的子目录有明确的功能分工,新手不用记所有目录,先掌握 6 个最常用的即可:
Linux 目录路径 | 功能说明 | 对应 Windows 的位置 |
---|---|---|
|
你的 “个人文件夹”(家目录),存放你的文档、图片、下载文件 | C:Users 你的用户名 |
|
存放系统软件和用户安装的软件(如 Chrome、Vim) | C:Program Files |
|
存放日志文件、缓存文件(如系统日志、软件更新缓存) | C:WindowsLogs |
|
临时文件目录,重启后会自动清空(存放临时下载的文件) | C:Users 你的用户名 AppDataLocalTemp |
|
存放系统配置文件(如网络配置、用户配置) | C:WindowsSystem32 |
|
挂载外部设备的目录(如外接硬盘、U 盘) | 桌面 “此电脑” 中的 “可移动磁盘” |
3. 关键概念:家目录(~)与当前目录(.)
终端中会用 “符号” 代替目录路径,新手要记住 2 个常用符号:
:代表你的家目录(
~
),比如你的用户名是 “zhangsan”,
/home/用户名
就等于
~
;终端刚打开时,默认就在家目录,所以命令行开头会显示
/home/zhangsan
(
zhangsan@ubuntu:~$
表示普通用户权限);
$
:代表 “当前所在的目录”,比如你在
.
目录下,
/home/zhangsan
就等于
.
;
/home/zhangsan
:代表 “上一级目录”,比如你在
..
目录下,
/home/zhangsan/Documents
就等于
..
。
/home/zhangsan
3.2 终端的打开与基础操作:3 个快捷键 + 2 个小技巧
终端是执行 Linux 命令的 “窗口”,先学会 “怎么打开” 和 “怎么用得顺手”,再学命令。
1. 3 种打开终端的方式(新手推荐第一种)
方式 1:快捷键
(最快捷,无论在哪个界面,按这三个键就能立刻打开终端);方式 2:图形化打开:点击 Ubuntu 桌面左侧的 “终端” 图标(黑色图标,像命令行窗口);方式 3:右键菜单:在桌面或 “文件管理器” 中,右键点击空白处,选择 “在终端中打开”(会直接进入当前目录的终端)。
Ctrl + Alt + T
2. 终端界面的组成(看懂命令行的含义)
打开终端后,命令行开头会显示类似
的内容,每个部分都有含义:
zhangsan@ubuntu:~$
:当前登录的用户名;
zhangsan
:分隔符,无实际意义;
@
:电脑的主机名(你安装时设置的 “计算机名”);
ubuntu
:当前所在的目录(家目录);
~
:普通用户权限标识(若显示
$
,表示管理员权限,新手很少用到)。
#
3. 2 个提升效率的小技巧(立刻能用)
技巧 1:Tab 键自动补全(减少拼写错误)
输入命令或目录路径时,按
键:
Tab
若只有一个匹配项:自动补全(比如输入
,按
cd ~/Doc
会补全为
Tab
);若有多个匹配项:按两次
cd ~/Documents
,会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比如输入
Tab
,按两次
cd /u
会显示
Tab
、
/usr
,再输入
/var
按
sr
补全为
Tab
);作用:避免手动输入长路径或命令,减少拼写错误(比如把
/usr
拼成
Documents
)。
Documets
技巧 2:上下箭头切换历史命令(不用重复输入)
输入过的命令会保存在 “历史记录” 中,按
可以切换到之前输入的命令,按
上箭头
切换到之后的命令;
下箭头
比如你刚才输入过
,按
ls -l
就能直接调出这个命令,按回车执行,不用重新输入。
上箭头
3.3 必须理解的 “权限” 基础:为什么需要 sudo?
Linux 是 “多用户系统”,每个文件和目录都有 “权限控制”,新手可能会遇到 “Permission denied(权限不够)” 的错误,这时候就需要
命令。
sudo
1. 权限的基本概念(不用深究,先知道 “谁能操作”)
每个文件 / 目录都有 3 类 “操作主体” 和 3 种 “操作权限”:
操作主体:
所有者(Owner):文件的创建者(比如你创建的文件,你就是所有者);组用户(Group):和所有者同组的用户;其他用户(Others):除了所有者和组用户之外的用户;
操作权限:
读(r):查看文件内容或目录列表;写(w):修改文件内容或在目录中创建 / 删除文件;执行(x):运行可执行文件(如程序、脚本);
2. sudo:临时获取管理员权限
为什么需要 sudo?很多系统操作(如安装软件、修改系统配置)需要 “管理员权限”,而普通用户没有这些权限,所以需要用
临时获取管理员权限;用法:在需要管理员权限的命令前加
sudo
,比如
sudo
(安装 Firefox 浏览器);注意事项:
sudo apt install firefox
输入
后,会提示输入你的 Ubuntu 密码(输入时不显示星号,输完按回车即可);密码输入正确后,会临时获得 5 分钟的管理员权限,5 分钟内再用
sudo
不用重新输密码;不要随便用
sudo
删除文件(尤其是
sudo
目录下的文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
本章小结
本章的核心是 “理解 Linux 的文件逻辑,掌握终端基础”:
Linux 的目录结构是 “树形”,没有盘符,家目录(
)是你的个人文件存放地;用
~
快速打开终端,Tab 键补全和上下箭头切换历史命令能提升效率;遇到 “权限不够” 时,在命令前加
Ctrl + Alt + T
,输入密码即可临时获取管理员权限。
sudo
下一章,我们将学习 Linux 最核心的 “常用指令”,每个指令都结合 “实操场景”,让你知道 “什么时候用,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