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基本披露完毕,合成生物上半年成绩单揭晓。
头部企业的最新经营数据,是观察市场动态、分析行业现状的重大窗口。
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近20家A股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以及后续交流中提及“合成生物”,成为相关公司业务布局的重点领域。
我们选取了5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盘点,有的风头正盛,收入利润高速增长;有的则经历转型阵痛,亟需破局之道。
除此之外,我们惊喜的发现AI合成生物已经在各家头部企业中获得了初步的应用与乐观的评价,我们也特别关注了半年报中的相关进展与成果。
凯赛生物:狂揽16亿 打造“生态圈”
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加15.68%,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加24.74%。
身为“长链二元酸之王”,凯赛生物在上半年相关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并积极开辟了生物法癸二酸的应用市场。
除此之外,年初其生物基哌啶开始生产销售;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Bio-PPACFRT)的“生态圈”建设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包括在2月和宁德时代瞄准电池壳体的合作,以及4月与韩国3p.com在热塑性材料上的合作,在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绿色建筑等场景中都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2025年上半年凯赛生物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13%,占到了营业收入比例的7.37%,也在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嘉必优:净利增59% 藻油DHA增长明显
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加17.60%,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加59.01%。
嘉必优此次半年报的盈利增长主要来自于ARA和藻油DHA,尤其是部分大客户藻油DHA替换鱼油DHA进程加快,让报告期内藻油DHA产品实现了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占了业务收入的37.04%,其中达能、雀巢等核心大客户仍是关键收入来源,随着藻油DHA和HMOs国际准入推进,市场表现仍值得期待。
在AI+合成生物方面,2025年嘉必优也有不少成果:不仅配备了独立算力平台,还成功开发两个生物信息分析专用智能体 —— “转录组数据智能分析助手”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和高通量分子对接智能处理助手”。
锦波生物:增速放缓 AI合成生物新品发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42.43%;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26.65%。
两位数的增长对锦波生物而言已是常态,2021年至2024年该公司半年报营收同比增速未低于50%,今年上半年的营利增速已经为近5年最低。
且本次报告中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增长最快,较上年同期增长152.39%,而非其占据收入大头的医疗器械产品,足以发现单一产品依赖的风险日益凸显。
在合成生物方面,值得关注的产品是锦波生物今年取得三类器械证的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
该产品通过AI+合成生物学技术,不含任何非人胶原序列和外源交联剂,具有高级空间结构的“蜂巢”胶原组织网状凝胶,已实现了性能稳定的大规模产业化。
川宁生物:营利双降 AI合成生物迎突破
2025 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26.50%;归母净利润4548万元,同比下降40.64%。
川宁生物没能挽回今年一季度开始的颓势,受抗生素市场波动影响,占公司营收34.56%的青霉素类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下降。
但在AI合成生物应用上,川宁带来了不少好消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和上海金珵科技合作开发的“AI虚拟工程师”。
公司已经在硫氰酸红霉素产线的实验罐上应用,能在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中能动态调控参数,实时生成最优发酵方案,从而提升发酵产量。
从实验数据看,AI所调控的发酵罐平均产量超出对照组3%-5%,并且随着新批次数据的喂入,多次迭代后有望持续提升发酵产量。
华熙生物:转型阵痛持续 研发投入增加
公司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
本期业绩变动主要系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所致,并表明2024 年是公司组织变革元年,2025年公司继续推进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同期研发投入增加了3.09个百分点,但研发项目相对2024年减少88个,主要聚焦于原料(高壁垒的透明质酸产品、生物活性物新产品)与医疗终端业务。
在AI合成生物方面,该公司建设了蛋白质AI设计与高通量筛选平台,实现了均一组分重组胶原蛋白的生物制造,发酵产率居于国际高水平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