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管理 EtherChannel
从 EtherChannel 中移除接口
① 进入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② 指定欲配置的物理接口或端口范围。
Switch(config)# interface interface_id
或者
Switch(config)# interface range interface-range
③ 从 EtherChannel 中移除接口。
Switch(config-if)# no channel-group
④ 退出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nd
⑤ 校验配置。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⑥ 保存配置。
Switch#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移除 EtherChannel
① 进入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② 移除 Channel 接口。
Switch(config)# no interface port-channel port_channel_number
③ 退出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nd
④ 校验配置。
Switch# 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
⑤ 保存配置。
Switch#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6.4 配置路由
借助 Cisco IOS IP 和 IP 路由协议,核心和汇聚层交换机支持三层接口,用于实现内部网
络内各逻辑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Cisco 三层交换机提供两种类型的三层接口,即逻辑三层
VLAN 接口和物理三层接口。逻辑三层 VLAN 接口整合了路由和桥接功能,用于实现 VLAN
之间的线速路由;物理三层接口则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6.4.1 配置 SVI 接口
交换虚拟接口( Switch virtual Interface, SVI)是指在交换机上创建的 VLAN 接口。 SVI
可以指定 IP 地址信息,用于实现 VLAN 间的路由交换。
在配置 SVI 接口前,必须在交换机上已经创建并配置了 VLAN,并将 VLAN
成员指定到二层接口。另外,还必须启用 IP 路由,并指定 IP 路由协议。
①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② 创建 VLAN。如果没有创建 VLAN,使用该命令可以创建 VLAN。如果已经创建有VLAN,则不再执行该命令。
Switch(config)# vlan vlan_id
③ 指定欲配置的 VLAN。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vlan_id
④ 为该 VLAN 指定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该 VLAN 中的计算机将使用该 IP 地址作为默认
网关,以实现与其他网络的通信。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ip_address subnet_mask
⑤ 启用该 SVI 接口,否则,该 SVI 接口将处于 shutdown 状态。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⑥ 返回至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xit
重复上述配置,为每个 VLAN 都指定 IP 地址信息,完成 SVI 接口的配置。
⑦(可选)如果交换机之前尚未启用 IP 路由,则必须执行该操作,以实现 VLAN 间的
路由。
Switch(config)# ip routing
⑧ 返回至特权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end
⑨ 查看并校验配置。
Switch# show interfaces [type slot/interface]
Switch# show ip interfaces [type slot/interface]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interfaces [type slot/interface]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interfaces vlan vlan_id
⑩ 将配置保存至 NVRAM。
Switch#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6.4.2 配置物理三层接口
所谓物理三层接口,是指为三层交换机的物理接口指定 IP 地址,使其成为三层路由接口。
借助于物理三层接口,可以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类似传统路由的功能,实现端口间的路由。在
配置物理三层接口之前,必须先启用 IP 路由,并指定 IP 路由协议。
①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② (可选) 启用 IP 路由。当 IP 路由被禁用时,必须先启用 IP 路由。
Switch(config)#ip routing
③ 指定欲配置的接口。可以是物理接口,也可以是 EtherChannel。
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 gigabitethernet} interface_id} |
{port-channel port-channel-number}
④ 将物理二层接口转换为物理三层接口。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⑤ 为该接口配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ip_address subnet_mask
⑥ 启用该物理三层接口。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⑦ 退出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nd
⑧ 校验配置。
Switch# show interfaces [type slot/interface]
Switch# show ip interfaces [type slot/interface]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interfaces [type slot/interface]
⑨ 将配置保存至 NVRAM。
Switch#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6.4.3 配置 EtherChannel 三层接口
若欲在三层设备(如三层交换机)之间实现高速连接,可以采用三层 EtherChannel 方式,
从而避免由路由连接而产生的瓶颈。当将 IP 地址从物理接口移动至 EtherChannel 时,必须先
从物理接口中删除该 IP 地址。
①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② 选择欲配置的物理接口。
Switch(config)# interface interface_id
③ 创建三层路由端口。
Switch(config-if)# no switchport
④ 确保该物理接口没有指定 IP 地址。
Switch(config-if)# no ip address
⑤ 将接口配置至 port-channel,并指定 PAgP 或 LACP 模式。如果使用 PAgP 协议,使用
auto 或 desirable 关键字;如果使用 LACP 协议,使用 active 或 passive 关键字。
Switch(config-if)# channel-group channel-group-number mode {auto | desirable}
| {active | passive}
⑥ 配置 Etherchannel 负载均衡。其中, src-mac 指源 MAC 地址; dst-mac 指目的 MAC 地
址; src-dst-mac 指源和目的 IP 地址; src-ip 指源 IP 地址; dst-ip 指目的 IP 地址; src-dst-ip 指
源和目的 IP 地址; src-port 指源第四层端口; dst-port 指目的第四层端口; src-dst-port 指源和目
的第四层端口。
Switch(config)# port-channel load-balance {src-mac | dst-mac | src-dst-mac |
src-ip | dst-ip | src-dst-ip | src-port | dst-port | src-dst-port}
⑦ 返回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xit
⑧ 选择欲配置的 port-channel 组。
Switch(config)# interface port-channel port_channel_number
⑨ 将接口置于三层模式。
Switch(config-if)# no switchport
⑩ 为该 EtherChannel 指定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ip_address subnet_mask
11 返回特权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nd
12 查看并校验配置。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interface port-channel port_channel_number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13 保存修改的配置。
Switch#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6.4.4 配置三层子接口
所谓子接口,是指在单个物理接口或 Port Channel 上配置多个子接口,为用户提供很高的
灵活性。借助子接口,可以在一个物理接口上支持多个逻辑接口或网络互连,即将多个逻辑接
口与一个物理接口建立关联。这些逻辑接口在工作时,虽然共用物理接口的物理配置参数,但是,各有各自的链路层和网络层配置参数。由于是多个虚接口对应一个物理接口,因此,常被
称为“子接口”。
只有 Cisco Catalyst 6500 系列交换机才支持三层子接口( Subinterface),而包括 Catalyst 4500/4900 系列在内的其他三层交换机都不支持该特性。
配置策略和限制
在配置三层子接口时,应当遵循以下策略和限制。
以下限制应用于 Cisco IOS 12.2(18)SXE 及更早的版本。
① 子接口只支持 MPLS。
② 不能配置 ISL 封装。
当 VLAN ID 是 IEEE 802.1q 本地 VLAN( Native VLAN)时,总是使用 native 关键字。
不能在没有 native 关键字的 802.1q 中继的本地 VLAN 配置封装。
由于 VLAN ID 被全局应用于交换机,因此,可以在子接口或者作为三层 VLAN 的接
口上使用内部 VLAN。
① 不能在子接口或三层 VLAN 接口上配置内部 VLAN。
② 不能在三层 VLAN 接口上配置子接口 VLAN。
③ 不能在子接口上配置 VLAN 作为三层 VLAN 接口使用。
不能在另一个接口或子接口上配置一个用于当前接口或子接口的 VLAN。
在 VTP 透明模式中,不能为子接口配置任意标准范围或扩展范围 VLAN ID。因为 1~1005
是 VTP 域中的全局 VLAN ID,不能在 VTP 域中的其他网络设备上定义,只能为处于 VTP 客
户端或服务器模式的子接口使用扩展范围的 VLAN ID。在 VTP 客户端或服务器模式中,标准
范围 VLAN 从子接口中被排除。
如果在子接口配置了标准范围的 VLAN,不能从透明模式中改变 VTP 域模式。
配置命令
①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② 选择欲配置的接口,进入子接口配置模式。 Type 可以是 ethernet、 fastethernet、
gigabitethernet、 tengigabitethernet 或 ge-wan。 Subinterface 的可取值范围为 1~4 294 967 293。
Switch(config)# interface {{type slot/port.subinterface} | {port-channel port_channel
_number.subinterface}}
③ 为子接口配置 802.1q 封装。 vlan_ID 指定封装的 VLAN, native 用于指定本地 VLAN。
Switch(config-subif)# encapsulation dot1q vlan_ID [native]
④ 返回特权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subif)# end
⑤ 校验配置。
Switch#show interface interface_id.subinterface
6.4.5 配置单播路由
VLAN 作为一种虚拟的局域网,不同 VLAN 之间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彼此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借助路由器或内置路由功能的三层交换机。因此,在网络中必须恰当地配置一个或多个路由设备(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才能将数据转发至目的 VLAN,实现整个网络的通信。
1. 交换机支持的路由与协议类型
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能够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路由数据包。
默认路由( Default Routeing)
预先订制的静态路由( Static Route)
使用路由协议动态计算的路由( Dynamically Route)
默认路由将把所有未知目的的通信路由至默认出口或目的接口。
静态单播路由由预先确定的端口以单一进出路径转发包。静态路由是安全的,并且使用较小的带宽,但是,不能自动响应网络的改变,如链路失败,因此,可能导致不能到达目的。由于静态路由需要全部由管理员手工进行维护,因此,对于成长迅速或变化较快的网络而言,选择使用静态路由将面临着巨大的任务量。
动态路由使用路由协议,能够动态计算最佳路由并转发通信。有两种类型的动态路由协议:
路由器使用距离矢量( Distancd-vector)维护路由表,并且周期性地向其邻居发送这些路由表。距离矢量协议使用一个或一系列测量计算最佳路由。这类协议容易被配置和使用。
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协议( Link-state Protocol),基于在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公告( Link-state Advertisement, LSA)维护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数据库。链路状态协议能够快速响应拓扑的改变,但是,也需要更大的带宽和更多资源。
交换机支持的距离矢量协议为使用单一距离开销确定最佳路径的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消息协议),添加路径矢量结构的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交换机也支持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链路状态协议,和在IGRP(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中添加了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功能的 EIGRP( Enhanced 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交换机或交换机堆叠能够支持的路由协议取决于在交换机或堆叠主交换机上运行的 Cisco IOS 软件版本。如果运行的是 IP Base 功能版本,将只支持默认路由、静态路由和 RIP 动态路由。其他所有路由协议,则需要 IP Services 功能版本才能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