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做到欲望极简,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一是去掉多余,凡事找规律,基础是诚信;二是系统思考、大胆设计、小心求证;三是“一张纸制度”,也就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工作内容,要在一张纸上描述清楚;四是要坚决反对虎头蛇尾,反对繁文缛节,反对老好人主义。
一直很喜欢发小老李QQ签名那句话—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农村做题家出来的汉子,我可能已经不具备享受快乐的权力,只有做个躬行的卒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中年男人尽量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自己无需问“人活着为了什么?”,做自己该做之事,七八月只管播种,到了十一二月收获季节,自有收获。

一、系统需求与软件需求的关联开篇
众所周知,在汽车行业,复杂的工程开发领域,系统需求、系统架构及系统元素设计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基石。当这些前期关键环节顺利完成后,软件需求便从中分解而出,如同在精心搭建的框架上开始填充具体的内容。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衍生,而是基于对系统整体目标的深度理解和细化。系统需求明确了整个系统需要达成的功能、性能、安全等多方面目标,是从宏观角度对项目的定义;而软件需求则聚焦于软件部分,详细阐述软件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操作流程以及与其他部分的交互方式,是系统需求在软件层面的具化体现。
以汽车电子系统开发为例,系统需求可能包括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要求、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车内其他电子设备的协同工作等。基于这些系统需求,分解出的软件需求就会涉及到自动驾驶算法的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软件功能,以及软件与硬件设备之间通信协议的规定等内容。这种从系统需求到软件需求的分解,确保了软件的开发能够紧密围绕系统的整体目标,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明确方向。

二、软件架构满足需求的关键方案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并非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是为满足软件需求而精心打造的一整套完备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讲,它是将复杂的软件系统进行拆解,分割成一个个功能明确、目标清晰的软件组件。这些组件就如同建筑中的砖块,是构成软件大厦的基本单元。每个组件都承担着独特的任务,比如在一个电商软件系统中,用户管理组件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修改等操作;订单管理组件则专注于订单的生成、处理、跟踪等流程。
软件架构还着重定义了这些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建筑中不同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组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软件的整体功能。组件之间可能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接口就像是不同房间之间的门,规定了数据传递的格式和规则;也可能存在依赖关系,如同建筑中上层结构依赖下层结构的支撑一样,一个组件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另一个组件提供的特定功能或数据。
2、软件架构与软件需求的紧密联系
软件架构的构建始终以满足软件需求为核心目标,需求就像是灯塔,为架构设计指引方向。在设计软件架构时,架构师需要深入理解软件需求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功能需求决定了软件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的操作和业务流程,架构师据此来确定需要哪些软件组件以及它们的功能划分。如果软件需求中要求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功能,那么架构师可能会设计专门的数据采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数据分析组件,并规划好它们之间的数据流向和处理逻辑。
性能需求则对软件架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为了满足高性能的需求,架构师可能会采用分布式架构,将软件系统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来分摊请求压力,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在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加密、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以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社交媒体软件为例,其软件需求可能包括用户之间的即时通讯、动态分享、好友管理等功能,以及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要求和用户数据的安全保护。基于这些需求,软件架构师会设计出消息传递组件、内容展示组件、用户关系管理组件等,并采用分布式缓存、CDN(内容分发网络)等技术来优化性能,运用加密算法和安全认证机制来保障数据安全。这种紧密围绕需求的架构设计,能够确保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产品。
三、AUTOSAR是独特的拆解方法论
1、AUTOSAR 方法论简介
AUTOSAR,即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是汽车行业电气 / 电子架构的开放式标准 ,于 2003 年由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软件、半导体和电子行业等众多公司组成的开发合作组织制定。它提供了一套规范,详细描述基本软件模块,定义程序连接,并在标准化格式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开发的通用方法。这种标准化格式可确保该标准适用于不同制造商的车辆,同时也可由这些车辆中使用的不同电子设备制造商实施。AUTOSAR 的口号是 “Cooperate on standards and compete on implementation”,也就是 “在标准上合作,在实现上竞争” 。
在汽车电子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每辆车通常包含超过 100 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并且每个 ECU 都执行数千种功能。例如,在一辆现代豪华汽车中,从发动机的精准控制到车身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从安全系统的可靠保障到信息娱乐系统的丰富体验,都离不开众多 ECU 和复杂的软件系统协同工作。AUTOSAR 通过提供一种统一的软件架构和标准化的接口,使得管理和维护这些复杂系统变得更加容易。它允许开发独立的软件组件,这些组件可以在不同的汽车系统或电子控制单元(ECU)中自由移植和重用,大大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比如,某个用于车辆导航系统的软件组件,基于 AUTOSAR 标准开发后,就可以轻松应用于不同车型的导航系统中,无需针对每个车型进行重新开发。
2、AUTOSAR 对软件架构的影响
众多玩家基于 AUTOSAR 幻化出各种不同的软件架构,充分展现了 AUTOSAR 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汽车制造商可以根据自身车型的特点、市场定位以及技术发展战略,在 AUTOSAR 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软件架构设计。例如,某高端汽车品牌在开发其旗舰车型的自动驾驶软件架构时,基于 AUTOSAR 标准,结合自身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算法优势,设计出一套高度智能化、响应迅速的软件架构。该架构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实现高精度的自动驾驶功能,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对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AUTOSAR 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供应商可以专注于开发特定功能的软件组件,然后将这些组件集成到不同汽车制造商基于 AUTOSAR 的软件架构中。以一家专注于汽车安全系统的供应商为例,他们开发出基于 AUTOSAR 的先进碰撞预警软件组件,这个组件可以被多家汽车制造商采购并集成到各自的汽车安全软件架构中,为不同品牌的汽车提供高质量的安全防护功能。这种基于 AUTOSAR 的开发模式,促进了整个汽车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创新,使得汽车软件系统的开发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 。
四、软件的特性与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1、软件的非标特性
在技术的大舞台上,软件展现出与硬件和机械件截然不同的特性,它犹如一位充满变化的艺术家,以高度的非标性、丰富的变体和深邃的抽象性独树一帜。与硬件和机械件相比,软件的非标程度更高。硬件和机械件往往遵循严格的物理标准和制造工艺,具有相对固定的规格和形态。例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其尺寸、材质和结构在设计阶段就已明确,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铸造、加工和装配,以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而软件则不受物理实体的束缚,它是逻辑和代码的集合,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定制。一个简单的办公软件,可能会因为用户群体的不同,如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或者不同行业的需求差异,而具备不同的功能模块和操作界面。企业版可能会增加团队协作、权限管理等功能,以满足企业复杂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个人版则更注重简洁易用,突出基本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等功能。
软件的变体数量也极为丰富。因支持不同操作系统、满足不同功能集需求以及客户定制等原因,软件变体应运而生。以一款图像编辑软件为例,为了适应 Windows、MacOS、Linux 等不同的操作系统,需要开发相应的版本,每个版本在界面布局、操作方式以及与系统的兼容性上都可能存在差异。在功能集方面,基础版可能只提供简单的裁剪、调色功能,而专业版则会增加图层编辑、滤镜特效等高级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创作需求。当涉及到客户定制时,软件的变体更是千差万别。例如,为一家电商企业定制的后台管理软件,可能需要根据其独特的商品分类、销售流程和用户管理方式进行个性化开发,与通用的电商管理软件相比,在功能和架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软件还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是一种抽象机制,它将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封装在一起,对外提供简洁的接口。以一个图形绘制软件为例,定义一个 “图形” 类,这个类可以包含颜色、位置等属性,以及绘制、移动等方法。而具体的 “圆形” 类、“矩形” 类可以继承 “图形” 类,通过这种抽象方式,开发者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设计和实现,而不必深入到每个图形的具体绘制细节。软件架构层面的分层架构,如常见的 MVC(Model – View – Controller)模式,将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逻辑分离,每一层都专注于自身的职责,通过抽象的接口进行交互,这使得系统结构更加清晰,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更强 。

2、软件架构的关键作用
软件架构在软件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促进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组件重用率的关键,也是提升软件系统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在大型软件开发项目中,通常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开发人员,如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软件架构为这些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和语言,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概念模型下进行交流和协作。例如,在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电商系统开发中,架构设计明确了各个微服务的功能和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接口规范。前端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架构设计,了解如何与后端的用户管理微服务、订单管理微服务进行交互,获取数据并展示给用户;后端开发人员则可以专注于各自微服务的实现,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与其他微服务进行通信。这样,通过软件架构的规范和指导,不同角色的开发人员能够清晰地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和自己的工作任务,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误解和错误,提高开发效率 。
通过将软件系统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组件,每个组件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接口,软件架构极大地提高了组件在不同项目中的重用性。以一个通用的用户认证组件为例,它实现了用户注册、登录、密码找回等基本功能,并且提供了标准的接口。在开发不同的 Web 应用程序时,无论是电商平台、社交网络还是在线教育平台,只要有用户认证的需求,都可以直接复用这个组件,而无需重新开发。这样不仅节省了开发时间和成本,还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因为经过多次使用和验证的组件,其可靠性更高。许多开源软件库和框架就是基于组件化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可重用组件,如 Java 开发中的 Spring 框架,它包含了众多功能强大的组件,如 Spring MVC 用于 Web 开发、Spring Data 用于数据访问等,开发者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组件进行集成,快速搭建出高质量的应用程序 。
软件架构通过清晰地定义软件系统的结构、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流向,使得软件系统的内部逻辑更加清晰易懂,方便后期的维护和升级。以一个传统的单体架构软件系统升级为微服务架构为例,在单体架构中,所有的功能模块都紧密耦合在一起,代码结构复杂,当需要对某个功能进行修改或扩展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而且难以定位和解决问题。而在微服务架构下,每个微服务独立运行,职责单一,通过 API 进行通信。这样,当需要对某个微服务进行升级时,只需要关注该微服务本身,不会对其他微服务造成影响。同时,通过架构图和相关文档,开发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微服务之间的关系,便于进行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软件架构还可以通过日志系统、监控工具等手段,实时记录和展示系统的运行状态,进一步提升软件系统的透明度 。
软件架构在软件开发领域占据着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系统需求到软件需求的分解,软件架构作为满足软件需求的关键方案,通过合理的组件划分和关系定义,确保软件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AUTOSAR 等方法论为软件架构的设计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促进了行业内的协作与创新。软件的非标特性使得软件架构在促进开发人员沟通、提高组件重用率和提升软件系统透明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架构将不断演进。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软件架构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无服务器架构、边缘计算架构等新兴架构模式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分布式、实时性和低延迟的业务需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将深度融入软件架构,使软件系统具备更强的智能决策和自适应能力。容器化和编排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软件系统的部署效率和可维护性,为微服务架构的普及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在未来的软件开发中,软件架构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理念,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设计出更加先进、高效的软件架构,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搁笔分享完毕!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