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熊老师】企业管理咨询10年,每天为您免费分享员工激励、企业管理、为人处世、商业智慧等干货文章和视频!文末有“彩蛋”
“我又要重新招销售了!”
上海做企业服务的老王上个月第三次给我打电话,声音里透着崩溃。他挖来的”销冠”干了仨月,一单没开,卷走3万底薪潇洒走人。而公司两个创始元老,扛着85%的业绩,累得跟狗一样。
这不是个案,这是绝症!我走访过的200多家中小企业里,用传统”底薪+提成”模式的,销售新人半年流失率高达68%。更扎心的是,80%的销售主管承认,自己80%的精力还是花在个人业绩上,”带新人?哪有我自己做单子来得划算!”
老板们,醒醒吧!你以为是招的人不行?真相是——你的激励机制,从一开始就是个”逼走人才、逼死团队”的陷阱!

第一宗罪:利益对立,上下同床异梦
“去年市场那么差,公司差点倒闭,销售团队还拿着高额提成,我稍微调整下方案,他们集体罢工,说我卸磨杀驴!”广东做建材的李总跟我吐槽时,眼圈都红了。
这就是传统激励的死结:公司要利润,销售要提成,天生就是敌人!
你压低底薪,销售就跟你玩”底薪不够,提成来凑”,只卖好卖的,不推赚钱的;你提高底薪,他们直接躺平,”反正有保底,急啥?”
广州做母婴用品的张总,去年给销售定的是”底薪4000+销售额3%提成”。结果业绩最好的销冠,专挑客单价低、利润薄的产品猛推,由于出单快。一年下来,销售额完成120%,公司利润却下滑15%。张总找销冠谈话,人家理直气壮:”我按你规则做事,凭什么说我?”
这逻辑不是耍流氓吗? 你定的规则,逼着他只关心数字,不关心利润。最后公司赚不到钱,他赚得盆满钵满,你还要笑着脸夸他”业绩突出”?
第二宗罪:新人坟场,团队永远长不大
北京做SaaS软件的刘总,给我看了组数据,触目惊心:
- 销售新人前3个月,平均月入不到5000块(底薪+零星提成)
- 客户成交周期平均4.5个月
- 新人半年流失率:82%
- 培养一个新人成本:3.2万(含招聘、培训、底薪)
“我们也想培养新人,但市场不等人啊!主管自己开一单赚2万,带新人三个月没产出,谁干这赔本买卖?”刘总无奈地说。
这就陷入死亡循环:新人赚不到钱→留不住→老人更不敢放手→团队永远做不大→老板累死累活。
深圳做电子配件的陈总,团队15个销售,5年了还是那3个老员工在撑场面。他算过账:这3个人撑起了80%业绩,拿走了70%提成,剩下12个新人分30%的汤,人均月入不到6000。新人跑了一波又一波,老员工也越来越飘,动不动就威胁”不给更高提成就跳槽”。
第三宗罪:战略新品,永远推不动
浙江做机械设备的赵总,去年咬牙研发了一款智能新品,利润率是老产品的2.5倍,市场潜力巨大。但推广难度大,需要学习新话术、拜访新客户。
他信心满满地给新品定了”销售额5%的高提成”,结果呢?
3个月过去,新品销量占总销售额不到5%。销售们绕着新品走,”老客户习惯了老产品,推新品太费劲,同样的时间,我多卖两台老的,提成差不多,还省事儿。”
老板们,你发现没?传统提成制下,销售永远选择”最短路径”,哪管你公司战略?新品再好,只要路径长,就是死路一条。
赵总说:”我感觉自己像个船长,指着远处的金山说'那里有宝藏',但船员们都在忙着捞手边的虾米,由于捞虾米有现成的网,去金山要造船。”
你说气人不气人?

第四宗罪:规则博弈,内耗猛于虎
“每次调提成方案,都像打一场内战。”深圳做家居用品的孙总深有感触。
公司做大了,运营成本高了,自然要调整提成比例。销售们一听,立马炸毛:”公司赚钱的时候不说分多点,目前成本高了就想从我们嘴里抢食?”
于是,销售们的机智才智,全用在钻规则漏洞上:
- 你按销售额算,他就疯狂打折冲量
- 你按回款算,他就勾结客户拖延付款
- 你按利润算,他就虚报成本
孙总去年一年,提成方案打了7次补丁,一次比一次复杂。最后制度厚达15页,销售们研究得比律师还透。人均效率却下滑35%,时间都用来算计怎么薅公司羊毛了。
破局四板斧:把销售团队变成”创业平台”
别急着绝望,东莞做跨境电商的周总,去年这时候也面临同样困境。团队12个销售,8个新人一年换了两茬,业绩全靠4个老人。他咬牙改革,半年后数据吓人:
- 团队从12人扩展到28人
- 新人3个月留存率从20%飙升到75%
- 新品销售额占比从0到40%
- 销售主动把营销费用率从18%压到9%
怎么做到的?就四板斧,招招见血!
第一板斧:底薪变”价值薪酬”,同岗不同薪,能者多得
周总把底薪4000块彻底打碎,重构为**”三维价值薪酬”**:

实战案例:杭州五金工具公司
变革前:销售专员统一底薪4500,销冠老王和老李业绩一样,底薪也一样。但老王专啃新客户,难度大;老李啃老客户,维护轻松。老王心里不平衡:”凭啥我干得难,拿得一样多?”
变革后:老王新客户占比60%,回款率98%,费用率7%,三维价值分拿了90分,底薪变成4500+1800=6300元;老李新客户占比10%,回款率75%,费用率14%,只拿了50分,底薪4500+0=4500元。
效果:3个月内,团队新客户占比从25%提升到55%,毛利率提升8个点。老李急了,主动申请学习新客户开发,没人逼他。
核心逻辑:底薪不再是”出勤费”,而是对你价值创造能力的定价。你能力越强,底薪越高,而且透明可追溯,没废话。
第二板斧:提成变”利润分红”,让销售自己算”公司账”
周总把提成基数从”销售额”改为 “贡献利润” ,并设计阶梯分成:
贡献利润 = 销售额 – 产品成本 – 销售费用(差旅、招待等) – 客户折扣
|
贡献利润区间 |
分成比例 |
举例:贡献利润10万 |
|
0-3万 |
20% |
3万×20%=6000元 |
|
3-6万 |
30% |
3万×30%=9000元 |
|
6-10万 |
40% |
4万×40%=16000元 |
|
10万以上 |
50% |
超出部分按50%算 |
实战案例:苏州母婴用品公司
变革前:销冠小刘月销30万,按3%提,拿9000块。但他疯狂打折,费用率20%,公司一算账,这单业务贡献利润才5万,给了他9000,公司只剩4.1万,利润率仅13.7%。
变革后:小刘同样月销30万,但他学会控折扣、压费用,费用率降到8%,贡献利润变成12万。按阶梯分成:3万×20%+3万×30%+4万×40%+2万×50%=3.7万提成。
效果:小刘收入从9000涨到37000,翻了4倍;公司贡献利润从5万涨到12万,翻了2.4倍。最绝的是,小刘目前主动跟财务对账,比老板还关心成本。
“我目前每花一分钱,都想着怎么能赚回五分钱,由于这都是我的钱!”小刘说。
第三板斧:主管变”团队教练”,管理价值明码标价
周总说:”以前主管是'超级销售',业绩好但团队烂。目前我要他们当'教练',带团队比自己做单更赚钱。”
主管薪酬重构:
|
模块 |
权重 |
考核指标 |
数据来源 |
案例:张主管 |
|
基础管理薪 |
40% |
团队人数、新人存活率 |
HR系统 |
团队10人+新人存活率80%→管理薪8000元 |
|
团队绩效薪 |
30% |
团队总贡献利润、人均效能 |
财务系统 |
团队月贡献利润50万→绩效薪6000元 |
|
业务贡献薪 |
30% |
个人业务贡献利润 |
CRM系统 |
个人贡献利润8万→业务薪4000元 |
实战案例:深圳电子产品公司
变革前:主管老李个人业绩占团队60%,天天跟下属抢单。新人小张搞不定客户,老李不是教他,而是直接抢过来自己签,”我签了还能拿1万,教他?浪费时间!”
变革后:老李个人业绩只占20%,但他团队12个人,新人3个月存活率75%,团队月贡献利润80万。他算过账:自己拼命做单,月入最多3万;目前带团队,基础管理薪8000+团队绩效薪12000+业务贡献薪6000=2.6万,还不包括年终团队分红。
效果:老李目前天天给下属做陪访、写话术、分析客户。6个月,团队人均贡献利润从3万提升到5.5万,老李的总收入反而突破4万。小张也成了骨干,开始带新人。
核心逻辑:主管的战场在团队,不在个人。你团队越强,你赚得越多,而不是你抢下属的越多,赚得越多。
第四板斧:目标变”导航仪”,战略产品给”战略系数”
周总为战略新品设计 “目标价值系数” ,直接放大提成:
|
目标类型 |
系数 |
举例:同样贡献利润1万 |
|
基础目标(老产品) |
1.0 |
提成2000元 |
|
挑战目标(次新品) |
1.3 |
提成2600元 |
|
战略目标(全新品) |
1.8 |
提成3600元 |
实战案例:青岛机械设备公司
变革前:老板力推的智能新品,提成只比老产品高1%,销售们理都不理,”那玩意儿难卖,有那功夫,我多卖两台老的,钱差不多。”
变革后:新品被定为”战略目标”,系数1.8。销售小陈花3个月攻下一个客户,贡献利润15万,提成=15万×40%(阶梯比例)×1.8=10.8万!
效果:新品销售额占比从0飙升到40%,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求着他们推新品,目前他们追着我要新品资料。”
核心逻辑:用利益引力,把公司战略变成员工的个人目标。谁离公司战略近,谁就赚得盆满钵满。
落地四步法:从方案到现金流的完整路径
这四板斧听着爽,怎么落地?周总总结了四步法,2个月见效:
第一步:价值重构(1个月)—— “扒皮抽筋”算清楚
- 拉数据:导出过去1年销售数据,算出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利润(别用销售额骗自己)
- 定导向:明确公司当前战略——是拓新?控费?还是推新品?
- 建指标:用”三维价值”重新给每个销售打分,用数据说话,谁行谁不行一目了然
工具:用Excel建个”销售价值仪表盘”,输入数据自动算分,透明公正。
第二步:方案共创(2周)—— “民主聚焦”定规则
- 选骨干:选3-5个核心销售+1个主管,别多,多了乱
- 开小会:把数据摊桌上,”兄弟们,你们看,按老方案,公司不赚钱,你们也不持续,怎么改?”
- 定框架:让大家提提议,老板拍板,形成初稿
避坑:千万别闭门造车!东莞周总第一次改革没跟销售商量,方案一出,3个销冠集体辞职。第二次学机智了,让销冠参与设计,他们成了新方案的”传教士”。
第三步:系统培训(1个月)—— “洗脑式”宣贯
- 算清楚:给每个销售算笔账——”按新方案,你上个月能拿多少?”
- 讲案例:把前面苏州、深圳的案例反复讲,直到销售眼睛发亮
- 给工具:提供”利润计算器”小程序,销售自己输入数据,秒算提成
关键:要让销售感受到 “不是公司剥削我,而是我掌控自己的收入” 。
第四步:迭代优化(持续)—— “打补丁”要快速
- 周复盘:每周开15分钟站会,”新方案有啥问题?”
- 月调整:首月发现费用报销规则有漏洞,2天内打补丁,别拖
- 季优化:跑3个月后,根据战略变化调整系数,保持活力
底线:任何调整必须增量原则——老人在新方案下收入不能降,降了就是找死。

效果对比: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蜕变
东莞周总公司6个月数据对比:
|
指标 |
变革前 |
变革后 |
提升 |
|
团队规模 |
12人 |
28人 |
+133% |
|
新人3个月留存率 |
20% |
75% |
+275% |
|
人均贡献利润 |
3.2万/月 |
5.8万/月 |
+81% |
|
新品销售占比 |
0% |
40% |
从0到1 |
|
费用率 |
18% |
9% |
-50% |
|
核心销售流失率 |
40%/年 |
5%/年 |
-87% |
|
老板管理时间 |
50%/周 |
15%/周 |
解放了35%精力 |
最让周总惊喜的:618大促,销售们主动凑钱给运营部门买下午茶,由于运营优化页面提升了转化率,直接让他们的贡献利润涨了一波。”以前各部门相互甩锅,目前他们主动协作,由于利益绑一起了。”
思维导图:新旧模式灵魂对比

老板们,你正在用19世纪的武器打21世纪的仗
说到底,”底薪+提成”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适合卖保险、搞地推——简单、重复、个人英雄主义。
但今天,销售需要团队协作、需要懂产品、需要控成本、需要推战略。再用老套路,等于用弓箭打无人机,找死!
新型激励的本质,是把 “公司目标”转化为”个人算法” 。销售不再是听命行事的士兵,而是自带动力的创业者。你不需要监督他,你需要设计好规则,让他自己算清楚:怎么能赚更多钱,同时让公司更值钱。
最后:
- 销售离职不是由于钱少,而是由于钱不公平。新模式让每一分钱都经得起计算器检验。
- 最好的管理,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当他们开始关心公司成本时,你就成功了。
- 分钱的方式,决定赚钱的效率。你用19世纪的枪,打不赢21世纪的仗。
如果你的公司也在为销售团队头疼,不妨今晚就拉着核心销售算笔账:按新模式,他上个月该拿多少? 数字会说话,效益会证明。

中小企业盈利破局迫在眉睫,市场不会等待我们慢慢摸索,您还在为企业盈利困境发愁吗?别犹豫,立刻私信“绩效”二字,我会免费送您一份内部学习视频和资料!
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破局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让您的企业快速走上盈利增长轨道。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句话概瓜,变个花样按利润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