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资深工程师Raymond Chen再次分享了Windows 95开发过程中的幕后故事。他表明,为这个面向消费市场的操作系统设计安装流程远比预期复杂。

Raymond Chen在微软从事Windows开发逾30年,近日解释称,Windows 95的安装程序给开发者带来了极大挑战。最终的安装流程实则是依赖三个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混合体,缘由是仅靠全新的Win32技术会给普通用户带来过多不便。
数月前,Chen曾介绍,Windows 95安装的第一步是通过一个DOS程序,先装上“迷你版”Windows 3.1,为后续流程做准备。第二阶段则由一个16位Windows程序接管,完成大部分安装工作。这一16位程序既用于从Windows 3.1环境安装Win95,也用于在已有Win95环境下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Chen在最新博文中指出,有人曾提议MS-DOS和Windows 3.1版的安装程序能否采用“迷你版”Windows 95作为安装环境,从而在完整32位操作系统下进行安装,充分利用新平台功能。技术上,这种方案并非不可行,但实现起来难度极大。开发者需要专门开发一个精简版Win95,单用于安装流程。而Win95项目进度已严重滞后,所以该提议被管理层“瞬间否决”。
微软当时已经拥有充分调试并支持的“迷你版”Windows 3.1,可以快速适配作为新系统安装环境。此前也有玩家证明,精简Win95可以缩减到几兆字节,理论上可用于安装过程,但会带来更多复杂性与代码重复。
报导还指出,Windows 95安装盘附带的“Mini.cab”文件仅441905字节,解压后为815307字节。Chen估算,精简版Win95甚至可装入两张软盘之内,尽管这样做会增加代码复杂性和开发成本。
不过,若采用迷你Win95安装环境,最终用户体验反而恶化。安装过程至少需要两次系统重启,违背了开发团队“只允许一次重启”的设计原则。综合思考,最终微软选择利用迷你版Windows 3.1作为安装环境,为用户带来最佳解决方案。
突然刷到此文,梦回当年用软盘安装win95的那天,装好后第一次看到全新的图形界面简直惊为天人。那套软盘我一直留着直到前年搬家时当废品扔了
win95发行,分为软盘版和光盘版,两者价格一样,但光盘版就比软盘版多带了游戏,感觉同等价位却内容不一样,买软盘版有点亏。但当时没办法,光驱很贵,也未普及,20多张软盘安装在486的机器上,花费了很长时间
当年信息传播不发达能装上系统确实是技术活
当年还没上大学,第一个在网吧安装成功了win95(别笑,当年真是技术活)。然后不久发现本地一家大型电脑公司卖的电脑密码全是我设置的密码,后来才知道他们复刻我的安装过程不得要领以为那个密码才是关键。后来该电脑公司招聘我去做兼职
当年觉得自己好厉害,多么复杂的电脑问题,只要把内存什么的都插拔一次就好了😁
我装98遇到过邪门的事,第一次装,可以用key安装,然后格了系统,再重装,key就不管用了。
90年代读大学,会装电脑操作系统都是一门技术活,我当时一会装微软的,一会装linux系统。宿舍另外一哥们,专门给别人修电器,电视。
没用过,我用的最古老都是98系统
12 都没上的 95 就开发出来了
HJBFQ-KXW9C……谁还记得这个安装序列号?小时候装系统都背过了
00100—0123456—00100老鸟都知道什么意思吧
思绪回到了奔腾、trv64v+、火球、声霸、特丽珑。。。
我没用过95和98。用的第一个系统是DOS,然后是3.1,再然后是ME,再再然后是Vista,最后是10至今
win95安装很快的还很小,我经常安装,运行速度快,
这是上个世纪的新闻?我穿越了?
我们老板会说,这安装就4,5个界面,复制一下文件,太简单了,三个人日最多
DOS5.0,3.3,6.21,6.22(Win3.1)95,98(有3版),2k,(试过me一般)NT,2003,7,10
我就记得不停的重装系统
笨,先启了winpe呀
想起了我的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