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需求
孩子刚上小班,家长比较关心孩子情况(情绪、社交、吃饭等)
所以我每周五晚上和家长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
操作流程
第一周(9月5日)是“适应周”,我添加了所有孩子的一位家长的微信号
23份全部是手打,足足写了4个小时。第一周案例多,所以写了很多,措辞酝酿后,再一个个发出去,6位家长有进一步反馈,就多聊几组。
现在是第2周,我感觉再这样一个个写,一个个发有点累。
所以我做了一个EXCEL表格,把想说的核心内容(故事案例)写在EXCLE里(手打)
主要写
1.表现稳定的孩子写社交(交朋友)
2.幼儿个性语言表达(与老师、同伴交流)
3.小月龄幼儿不安全行为(跑动、打人、抢玩具)
然后把缩写的学号姓名+手写的核心内容复制到Deepseek。
让她写案例故事(手打内容的完善150-300字)+家长可以做的(家庭配合100字)
它快速提取孩子的姓氏,凑出X宝宝的名字,写了案例和家园配合。
选中Deepseek的表格,全选复制,把文字贴到EXCEL内
然后一条条看一看,内容是否要修改。
1、性别需要添加:
前10几位都是女孩,但是AI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孩子都是“他”,这里手动批量把前12个孩子的对话里的他改成她
2、高度提炼的案例
(1)手打的案例核心
月龄小,爱跑动,语言表达单一重复,沟通有障碍。在班级环境集体影响,幼儿缓慢进行适应,稳定情绪,尝试练习坐,复述名词和句子(自我需求表达)。 |
(2)AI提炼的非常精准。
(3)手动添加一些实例(语言、行为)
3、危险案例的提炼
(1)危险案例的详细描述
(2)deepseek的高度提炼的案例
(3)提炼很好,但是不能描述严重性,还需要具体详细的实例
Deepseek高度浓缩的核心关键词+手打的案例里面的主要不安全表现=案例实例
检查好发言稿后,就用Python模拟点击微信个人,给每位孩子一个家长发送两条消息。
'''
将EXCLE家园沟通的话语单独发给家长
微信放到最大化
Deepseek,阿夏
'''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os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import pyautogui
import time
import pyperclip
import re
import win32api
import win32con
import sys
import ctypes
# 最小化vscode
def minimize_active_window():
try:
if sys.platform == 'win32':
# 获取当前活动窗口的句柄
hwnd = ctypes.windll.user32.GetForegroundWindow()
# 最小化窗口
ctypes.windll.user32.ShowWindow(hwnd, 6) # 6 对应 SW_MINIMIZE
return True
else:
print("此功能仅支持Windows系统")
return Fals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最小化窗口时出错: {e}")
return False
print("程序运行中...")
time.sleep(2) # 等待2秒,让你有时间切换到VS Code窗口
# 微信的默认安装路径(常见路径)
wechat_paths = [
r"C:Program Files (x86)TencentWeixinWeixin.exe",
]
def open_wechat():
for path in wechat_paths:
if os.path.exists(path):
os.startfile(path)
print(f"已打开微信: {path}")
return True
print("未找到微信安装路径,请手动打开微信")
return False
# 打开微信
open_wechat()
# 读取名单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openpyxl
from openpyxl import Workbook
from openpyxl.styles import Font, Alignment
# 读取Excel文件
path=r'C:Usersjg2yXRZOneDrive桌面20250902小2班家长沟通'
file_path =path+r'20250902小2班家长沟通.xlsx'
df = pd.read_excel(file_path, sheet_name=0) # 读取第一张工作表
# 获取班级和姓名列(假设第一列是班级,第二列是姓名)
names = df.iloc[:, 3].tolist() # 姓名
story = df.iloc[:, 8].tolist() # 案例
parent = df.iloc[:, 9].tolist() # 指导
print(names)
print(story)
print(parent)
# txt_path=path+r'3拆分班级'
for i in range(20,len(story)):
if story[i]!='':# 如果案例不为空,孩子本周来园了,写了交流记录
name=names[i]
# 点击微信的姓名输入框
pyautogui.moveTo(107, 39)
pyautogui.click()
time.sleep(2)
# 输入姓名
pyperclip.copy(name)
# 黏贴班级名称
pyautogui.hotkey('ctrl', 'v')
time.sleep(2)
#点击出现的第一个名字
pyautogui.moveTo(150, 103)
pyautogui.click()
time.sleep(2)
#点击输入框位置
pyautogui.moveTo(1280, 893)
pyautogui.click()
time.sleep(2)
# 复制案例
pyperclip.copy(story[i])
# 黏贴班级名称
pyautogui.hotkey('ctrl', 'v')
time.sleep(2)
# 模拟按下Enter键
pyautogui.press('enter')
#点击输入框位置
pyautogui.moveTo(1280, 893)
pyautogui.click()
time.sleep(2)
# 复制案例
pyperclip.copy(parent[i])
# 黏贴班级名称
pyautogui.hotkey('ctrl', 'v')
time.sleep(2)
# 模拟按下Enter键
pyautogui.press('enter')
time.sleep(5)
把微信屏幕最大化,然后用坐标选择每个按钮点。
每位家长有两条,一条是表现案例、一条是家长配合
一共22分钟,中间有两次故障:
1、幼儿姓名不对:幼儿的姐姐也是我的学生,所以标注的是姐姐“GXX妈妈”的名字,改成幼儿的名字“ZXX妈妈”(二胎随母姓)。
2、有一位孩子没有来园(X同学上学期请假),我想跳过这个孩子,但是没有成功,第3周再修改调整代码。
如果调试正确后,用Python模拟人工点击微信,就可以省去一个个搜索幼儿姓名,一条条发送的问题。可以自动逐条发送给指定幼儿家长。
并进行后续的深度沟通
——拖延问题
——午睡后情绪焦虑问题(反复)
——幼儿语词学习问题
总结
观察两周,暂时发现所有幼儿表现都属于3-4岁年龄特点(没有特殊儿童自闭症、多动症、天才症。如果有一位特殊儿童就顶10个正常孩子,看护尽力都会放在这类孩子身上。)
但是从班务管理角度来说,这个“适应规则”的阶段,老师和孩子都是真的难熬!
我们每天满教室抓那几只月龄小、撒欢乱跑、动作难以自控的“老虎”们,疲于奔命,提心吊胆(安全)。严防降低意外伤害(打人、打伤、撞伤)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些规则孩子做不到。
我们每天对着一头“拖延症”的“社牛”说教,看着它嘻嘻笑笑,满不在乎,就是一肚子的火气(规则),
我们听到几位“老实能干的牛”主动求表扬——“我也没哭、我自己吃饭的”,感到非常内疚,现在对这些“安全”的孩子关注少(机会均等)。
每天都在消耗精力,真累!
体力:抓乱跑的、
嘴力:说规则和表扬、
眼力:盯盯紧点处理冲突
脑力:如何不同方式引导幼儿。
Deepseek优化家园沟通内容(扩写、提炼),将教师观察的幼儿具像表现行为(简单案例),转化为准确的3-4岁幼儿年龄特点的理论知识。
不仅提升家园沟通的专业性,更精准发现幼儿的共性年龄特点和个性特质问题。获得家长认同和配合(家庭可以语言指导,或带到社区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社交,训练安全行为和语言)
更能帮助教师在幼儿园场景中,更好理解幼儿的表现,控制“暴怒情绪”(教师的班务管理、安全需求与小班幼儿的大动作满足之间有冲突),用相对稳定的情绪,相对安全的行动,与幼儿进行“博弈”,促使幼儿逐步靠近和适应集体生活规则。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