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篇:PCIe概念

内容分享3小时前发布
0 0 0

核心概念:PCIe是什么?

PCIe,全称PCI-Express,是一种高速的串行点对点双通道高性能总线技术,用于连接电脑主板上的高性能外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连接CPU(或芯片组)与各个部件(如显卡、固态硬盘、声卡等)的“高速公路系统”。


关键参数:“x”后面的数字(通道数)

我们常说的x16, x8, x4, x1,这个 “x”后面的数字,代表的是这条PCIe插槽拥有的“通道数”

一个通道 = 一条车道:每个PCIe通道由两对导线组成,一对用于发送数据,一对用于接收数据。这就像一条双向单车道的公路。通道数越多 = 车道越多:x16就代表有16条这样的“车道”同时传输数据,x8就是8条车道,以此类推。

结论:通道数直接决定了数据传输的带宽(即速度)。车道越多,同一时间内能通过的数据量就越大,速度也就越快。


详细区别与对比

下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PCIe版本和通道数的组合所提供的带宽。

通道数 PCIe 1.0 带宽 PCIe 2.0 带宽 PCIe 3.0 带宽 PCIe 4.0 带宽 PCIe 5.0 带宽 主要用途
x1 250 MB/s 500 MB/s ~1 GB/s ~2 GB/s ~4 GB/s 声卡、网卡、低速固态硬盘等
x4 1 GB/s 2 GB/s ~4 GB/s ~8 GB/s ~16 GB/s 高速NVMe SSD、RAID卡、采集卡
x8 2 GB/s 4 GB/s ~8 GB/s ~16 GB/s ~32 GB/s 中高端显卡、专业级硬件
x16 4 GB/s 8 GB/s ~16 GB/s ~32 GB/s ~64 GB/s 主流独立显卡、高性能计算卡

注意:表中的带宽是单向带宽,实际PCIe是双工通信,但通常我们以单向带宽作为主要参考。


物理外观与兼容性

物理长度

x1 插槽非常短。x16 插槽最长。一个x16的插槽可以插入x16, x8, x4, x1的卡(因为插槽尾部是开放的)。一个x1的卡也可以插入x16的插槽中,这被称为“向下兼容”。

实际运行模式

重要概念:一个物理上是x16长度的插槽,其电气上可能只运行在x8或x4模式。举例
当你将一块显卡插入主板上最靠近CPU的那个x16插槽时,它通常会以x16模式运行。但如果你在第二个x16插槽也插入一块显卡(用于NVidia SLI或AMD CrossFire),主板可能会将第一个插槽的速率降为x8,第二个也降为x8,因为CPU提供的总通道数是有限的。很多M.2 NVMe固态硬盘实际上是通过PCIe x4通道连接的。

实际应用场景与选择

1. 显卡:x16是标准,但x8也够用

高端游戏/专业显卡:强烈建议使用运行在x16模式(PCIe 3.0或4.0)的插槽,以确保获得全部性能。对于PCIe 4.0的显卡,在PCIe 3.0 x16下性能损失也很小(约1-2%),因为带宽依然足够。中端显卡或旧显卡:即使在x8模式下(无论是PCIe 3.0还是4.0),对大多数游戏的实际帧率影响也非常小(通常<5%)。所以如果你因为用了第二个M.2硬盘导致显卡槽降速到x8,不必过分担心。

2. 固态硬盘:x4是主流

NVMe M.2 SSD:目前消费级主流NVMe SSD都使用PCIe x4通道。一个PCIe 3.0 x4的SSD速度可达约3.5GB/s,而PCIe 4.0 x4的SSD速度可达约7GB/s。PCIe接口的SSD:有些SSD直接做成扩展卡形式,它们也通常是x4的。

3. 其他扩展卡:x1或x4

如声卡、千兆网卡、USB扩展卡等,对带宽要求不高,x1通道就足够了。万兆网卡、高性能采集卡等则需要x4或更高的通道。


总结

x16, x8, x4, x1 指的是PCIe插槽的通道数(车道数),决定了带宽(速度)。它们之间是物理和电气上兼容的,小卡可以插大槽,但速度以其电气模式为准。选择原则
显卡 → 优先插在CPU直连的x16插槽上。NVMe SSD → 需要x4通道。普通扩展卡 → x1通道足矣。
在购买主板和配置硬件时,需要留意主板手册,了解不同插槽的实际运行模式,避免因为共享通道导致高性能设备降速。

补充:

核心原则:自动协商

PCIe设备(包括显卡和主板插槽)在启动时,会进行一种叫做 “自动协商” 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硬件自动完成的,无需用户干预。

协商的目标是:找到双方都支持的最高PCIe版本,然后在这个版本上稳定运行。


关系分解

1. 和PCIe显卡的关系

显卡决定了 “我想要什么”“我最高能做什么”

一张PCIe 5.0的显卡,其硬件设计允许它使用PCIe 5.0的超高数据速率。它会在启动时向主板“声明”:我支持PCIe 5.0、4.0、3.0、2.0、1.0。

2. 和主板的关系

主板(特别是CPU和主板芯片组)决定了 “我能提供什么”

主板的PCIe插槽的版本,是由CPU(对于直连CPU的插槽)或主板芯片组(对于其他插槽)决定的。一个仅支持PCIe 4.0的主板插槽,其硬件无法产生或处理PCIe 5.0的信号。


如果显卡是5.0,主机会主动适配吗?

会的!但这是一种“向下兼容”的适配,而不是“向上提升”。

情景模拟:
你将一张 PCIe 5.0 显卡 插入一个仅支持 PCIe 4.0 的主板 插槽。

开机:电脑通电启动。协商:显卡说:“嘿,我最高支持5.0!” 主板插槽回应:“抱歉,我这边硬件最高只能到4.0。”达成一致:双方会说:“好吧,那我们就一起在双方都支持的、也是最高的PCIe 4.0模式下运行吧。”最终结果:你的PCIe 5.0显卡,会降级运行在PCIe 4.0的模式下。

结论:主板不会“主动适配”到5.0,因为它做不到。但它会成功地“接纳”这张显卡,并与它一起运行在主板所能提供的最高版本(4.0)上。

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动的,你不需要做任何设置。


谁决定了最终的PCIe版本?—— “木桶效应”

最终的PCIe版本由整个系统中的最低版本决定。

显卡 (板卡) 版本 主板 (插槽) 版本 最终协商的运行版本
PCIe 5.0 PCIe 5.0 PCIe 5.0 (完美匹配)
PCIe 5.0 PCIe 4.0 PCIe 4.0 (显卡性能可能受限)
PCIe 4.0 PCIe 3.0 PCIe 3.0 (显卡性能可能受限)
PCIe 3.0 PCIe 4.0 PCIe 3.0 (主板性能未完全发挥)

你可以把PCIe版本想象成公路的等级:

PCIe 5.0 = 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PCIe 4.0 = 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PCIe 3.0 = 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

一辆能跑8车道高速的赛车(PCIe 5.0显卡),开上4车道的高速(PCIe 3.0主板),它也只能按照4车道的规则和限速来跑。道路(主板)决定了最终的通勤效率。


实际影响和注意事项

性能损失:对于当前绝大多数显卡来说,即使是高端显卡,运行在PCIe 4.0 x16对比PCIe 3.0 x16,性能差距通常也非常小(通常在1%-5%以内)。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如使用PCIe 4.0 x8代替x16,或使用带宽要求极高的专业卡)差距才会明显。PCIe 5.0的现状:目前PCIe 5.0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下一代固态硬盘(SSD),因为它们对持续带宽的需求极高。对于显卡而言,PCIe 5.0提供的带宽远远超过了当前所有游戏显卡的需求,因此即使用在PCIe 4.0主板上,也完全不会有性能损失BIOS设置:在极少数情况下,主板的BIOS里可能会有强制设定PCIe版本的选项。通常设置为“Auto”(自动)即可,让系统自己协商。手动设置为低版本(如从Auto改为Gen3)有时用于解决兼容性或稳定性问题。

总结

关系:PCIe版本既和显卡有关,也和主板有关。适配:是的,主板和显卡会自动协商。结果:协商的最终结果是运行在两者中版本较低的那个标准上。建议:购买时无需过度追求PCIe版本的完全匹配。对于显卡,PCIe 4.0的平台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完全足够。确保插对插槽(通常是最靠近CPU的那条)比纠结版本更重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