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5】

内容分享2小时前发布 琴笙i
0 0 0

 STP 过程

在网络第一次“初始化”时,所有网桥都泛洪 BPDU 信息,网桥通过执行判别过程,形成整个网络或 VLAN 唯一的生成树。在网络稳定后, BPDU 从根网桥流出,沿着无环支路到达网络中的每一个网段。当网络发生变化时,生成树协议按照上述收敛步骤重新作出处理。

生成树算法收敛于一个无环拓扑的初始过程,包含 3 个选举步骤。

( 1) 选举一个根交换机。根交换机是一个具有最小 BID 的网桥,它是唯一的,是通过交换 BPDU 选举得出来的。也就是说,交换机通过传递 BPDU 来发现谁是最小的 BID,从而将具有最小 BID 的网桥作为根交换机。最初时,交换机总将自己认为是根网桥,当它发现有比自己小的 BID 时,就将收到的具有最小 BID 的交换机作为根网桥。

( 2) 选举根端口。在根交换机选举完后,就开始选举根端口了。所谓根端口,就是按照路径开销最靠近根交换机的端口,也就是说具有最小根路径开销的端口。每一个非根交换机都必须选举一个根端口。

( 3) 选举指定端口。此时,生成树算法还没有消除任何环路,因为还没有选举指定端口。所谓指定端口,就是连接在某个网段上的一个桥接端口,它通过该网段既向根交换机发送流量也从根交换机接收流量。桥接网络中的每个网段都必须有一个指定端口。指定端口也是根据最小根路径开销来决定的,因此根交换机上的每个活动端口都是指定端口,因为它的每个端口都具有最小根路径开销(实际上它的根路径开销是 0)。

指定端口只在中继端口( TRUNK 口)起作用。接入端口在指定端口选举中不起任何作用。接入端口是用来连接到主机或者三层端口的。

 STP 端口状态
每个启用扩展树的交换机二层接口,都将处于以下几种状态之一。
 阻塞( Blocking)——处于阻塞状态的接口不参与帧的转发。初始化之后, BPDU 被发送至每个交换机接口。也就是说,阻塞状态接口不能接收或者转发数据,不能把MAC 地址加入地址表,只能接收 BPDU 包。交换机作为根初始化,直至与其他交换机交换 BPDU。该交换用于确定网络中哪台交换机是根或作为根交换机。如果网络中只有一台交换机,没有交换发生,转发延时计时器,接口将进入到侦听状态。交换机初始化之后,接口经常进入阻塞状态。或者说,处于学习、侦听或转发状态的端口,一旦检测到有桥接环,或者失去其根端口或指定端口的状态,将返回至阻塞状态。
 侦听( Listening)——当扩展树决定该接口参与帧转发时,侦听状态为阻塞状态之后的第一个过渡状态。如果一个端口可以成为一个根端口或指定端口,即可进入侦听状态。此时接口不能接收或者转发数据,也不能将 MAC 地址加入地址表,但是,可以接收和发送 BPDU 包。
 学习( Learning)——该端口准备参与帧转发。在转发延迟时间后(默认 15 s),端口进入学习状态。此时,该端口不能转发数据,但是,可以发送和接收 BPDU 包,也可以学习 MAC 地址,并将其加入地址表。
 转发( Forwarding)——该端口转发帧。此时端口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学习 MAC地址并添加至地址表,也可以接收和发送 BPDU 包。
 禁用( Disabled)——该端口没有参与扩展树,因为该端口处于关闭( shutdown)、未连接状态,或者该端口没有扩展树实例。为了管理或者因为发生故障将端口关闭。接口状态变化过程如下(如图 2-14 所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5】

 从初始化到阻塞。

 从阻塞到侦听或禁用。

 从侦听到学习或禁用。

 从学习到转发或禁用。

 从转发到禁用。

 STP 缺点

STP 虽然能够解决拓扑环路的问题,不过,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 由于整个交换网络只有一个生成树,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会导致较长的收敛时间,拓扑改变的影响面也较大。

 IEEE 802.1Q 逐渐成为交换机的标准协议。在网络结构对称的情况下,单生成树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网络结构不对称时,单生成树就会影响网络的连通性。

3. RSTP

RSTP( Rapid Spa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通过快速生成树算法在交换网络中阻断部分冗余路径,建立起无环路的树状网络。 RSTP 执行的 802.1w 协议,由 STP 的 802.1d协议发展而来。 RSTP 协议完全向下兼容 802.1D STP 协议,除了和传统的 STP 协议一样具有避免回路、提供冗余链路的功能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快”。如果一个局域网内的网桥都支持 RSTP 协议且配置得当,一旦网络拓扑改变而要重新生成拓扑树只需要不超过 1 s 的时间(传统的 STP 大约需要 50 s)。对于像语音和视频这些对延迟敏感的网络应用至关重要。

RSTP 针对各种端口在拓扑结构中角色的不同,对某些端口实现了从阻塞状态到转发状态的瞬间迁移或快速迁移。因此, RSTP 协议在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能更快地收敛网络。 RSTP利用点到点线路并提供生成树的快速收敛。

RSTP 根据端口在活动拓扑中的作用,定义了 5 种端口角色。

 Disabled(非活动端口)——不参与 RSTP 的运算。

 Root(根端口)——其所在网桥连接到根网桥,并且网桥通过根端口到达根网桥的路径代价最低。

 Designated(指定端口)——通过其所在网桥将连接在其上的一个局域网连接到根网桥。

 Alternate(替代端口)——提供网桥到根网桥除了根端口到根网桥的路径外的替代路径。

 Backup(备份端口)——为处在网桥下游的(远离树根方向的)局域网提供到根网桥的替代路径。

其中, 根端口和指定端口是活动拓扑的一部分,它们进行地址学习并且正常地转发数据。替代端口、备份端口和非活动端口则不是活动拓扑的组成部分,它们不进行地址学习和数据转发。

RSTP 协议可以与 STP 协议完全兼容, RSTP 协议会根据收到的 BPDU 版本号来自动判断与之相连的网桥是支持 STP 协议还是支持 RSTP 协议,如果是与STP 网桥互连就只能按 STP 的转发方法,过 30 s 再转发,无法发挥 RSTP 的最大功效。
4. PVST/PVST+

PVST( Per-VLAN Spanning Tree,每 VLAN 生成树)是在 VLAN 上处理生成树的 Cisco特有解决方案。 PVST 为每个虚拟局域网运行单独的生成树实例。通常情况下, PVST 要求在交换机之间的中继链路( Trunk)上采用 Cisco ISL 协议。

PVST+协议对 PVST 协议进行了改进,并成为交换机默认的生成树协议。 PVST+协议在VLAN 1 上运行的是普通 STP 协议,在其他 VLAN 上运行 PVST 协议。

由于每个 VLAN 都有一棵独立的生成树,因此,单生成树的主要缺陷基本上都被解决了。同时, PVST 还能够支持二层的负载均衡。当然, PVST/PVST+也有如下缺陷。

 由于每个 VLAN 都需要生成一棵树, PVST BPDU 的通信量将正比于 Trunk 的 VLAN个数。

 在 VLAN 个数比较多的时候,维护多个生成树的计算量和资源占用量将急剧增长。

特别是当 Trunk 了很多 VLAN 的接口状态变化的时候,所有生成树的状态都要重新计算, CPU 将不堪重负。所以, Cisco 交换机限制了 VLAN 的使用个数,同时不建议在一个端口上 Trunk 很多 VLAN。

 由于协议的私有性, PVST/PVST+不能像 STP/RSTP 一样得到广泛的支持,不同厂家的设备并不能在这种模式下直接互通,只能通过一些变通的方式实现。

一般情况下,网络的拓扑结构不会频繁变化,所以, PVST/PVST+的这些缺点并不会很致命。但是,端口 Trunk 大量 VLAN 这种需求还是存在的。

5. MSTP

多生成树协议 MSTP(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 IEEE 802.1s 中定义的一种新型生成树协议。 MSTP 与 STP/RSTP 一脉相承,三者有很好的兼容性。 MSTP 是在传统的 STP、RSTP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生成树协议,使用 RSTP 进行快速收敛。

由于传统的生成树协议与 VLAN 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在特定网络拓扑下就会产生一些问题。 MSTP 可以把一组 VLAN 划分为一个生成树实例( instance),有着相同实例配置的交换机就组成一个 MST 域( region) ,运行独立的生成树(该内部生成树称为 IST, Internal Spanning-Tree)。 MST 域组合就相当于一个大的交换机,与其他 MST 域再进行生成树算法运算,得出一个整体的生成树,称为 CST( Common Spanning Tree,共同生成树)。

简单地说, STP/RSTP 是基于端口的, PVST+是基于 VLAN 的,而 MSTP 是基于实例的。与 STP/RSTP 和 PVST+相比, MSTP 中引入了“实例”( Instance)和“域”( Region)的概念。所谓“实例”就是多个 VLAN 的一个集合,这种通过多个 VLAN 捆绑到一个实例中去的方法可以节省通信开销和资源占用率。 MSTP 各个实例拓扑的计算是独立的,在这些实例上就可以实现负载均衡。使用时,可以把多个相同拓扑结构的 VLAN 映射到某一个实例中,这些 VLAN在端口上的转发状态将取决于对应实例在 MSTP 里的转发状态。

与 STP 和 RSTP 相比, MSTP 具有 VLAN 认知能力,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实现类似RSTP的端口状态快速切换;与PVST+相比,MSTP可以捆绑多个VLAN到一个实例中以降低资源占用率,并且可以很好地向下兼容 STP/RSTP 协议。

如图 2-15 所示,交换机 A 和 B 都在 MSTP 域 1 内, MSTP 域 1 没有环路产生,所以,没有链路被禁用。同理, MSTP 域 2 的情况也一样。然后,域 1 和域 2 就分别相当于两个大的交换机,这两台“交换机”间有环路,因此,根据相关配置选择一条链路被禁用。这样,既避免了环路的产生,也能让相同 VLAN 间的通信不受影响。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5】

2.4.2    链路汇聚技术

链路汇聚( Multi Link Trunk, MLT)是指将多个交换机之间、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以及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并行链路同时使用,以增加设备间带宽的技术(如图 2-16 所示)。锐捷称之为 AP( Aggregate Port), Cisco 称之为链路汇聚( EnterChannel)。

1. 链路汇聚的作用

使用端口聚合协议( 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PAgP)或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可以将交换机之间、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以及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多条链路绑定在一起,叠加其传输带宽,使网络设备之间通信更加快速而顺畅,从而使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和万兆位以太网( 10 Gigabit Ethernet)分别实现最高 400 Mbps、 4 Gbps 和 40 Gbps 的连接带宽。

EtherChannel 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 扩展网络带宽

对于 10/100 Mbps 端口而言, Fast EtherChannel( FEC)无疑是一种廉价的千兆位以太网解决方案;对于 1000 Mbps 端口而言, Gigabit EtherChannel( GEC)则成倍地增加了网络带宽,消除了交换机之间由于级联而产生的瓶颈,满足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大量数据交换;对于 10 Gbps 端口而言, 10 Gigabit EtherChannel 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网络带宽,完全可以实现任何网络应用的无阻塞传输。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5】

 负载分担均衡

所谓负载分担,是指当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在进行通信时,端口聚合的所有链路将同时参与数据的传输,从而使所有的传输任务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线路占用的时间更短,网络传输的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根据网络传输的具体需求设置负载均衡的方式(包括源/目的端口、源/目的 IP 地址、源/目的 MAC 地址)。

 线路冗余备份

所谓线路备份,是指当聚合链路的部分端口或连接出现故障时,并不会导致聚合链路连接的中断,非故障链路能够不受影响地正常工作,并承担所有失败链路的通信,从而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然,此时的传输带宽将下降为保持正常的链路的带宽总和。

2. 链路汇聚协议

使用 PAgP 或 LACP 协议,可以很容易地在有 EtherChannel 能力的端口间,自动建立 Fast EtherChannel 和 Gigabit EtherChannel 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流。该协议具有学习相邻端口组动态和信息的能力。 PAgP 是 EtherChannel 的增强版,支持在 EtherChannel 上的 Spanning Tree 和Uplink Fast 功能,并支持自动配置 EtherChannel 的捆绑。

 PAgP 协议

PAgP 支持模式:

 auto,当侦测到 PAgP 设备时,将只启用 PAgP。将端口置于被动协商状态,可以对接收到的 PAgP 作出响应,但是,不能主动发送 PAgP 包进行协商。

 desirable,无条件启用 PAgP。将端口置于主动协商状态,通过发送 PAgP 包,主动与其他接口进行协商。

 on,将接口强行指定至 Channel。只有两个 on 模式接口组连接时, EtherChannel 才可用。

 non-silent,如果交换机连接到有 PAgP 能力的伙伴,可以将端口配置为 non silent(非

沉默)运行。如果没有为 auto 或 desirable 模式指定 non-silent 关键字,默认为 silent。沉默设置被用于连接到文件服务器或包分析仪。该设置允许 PAgP,将端口添加至

Channel 组,并使用端口进行传输。

采用 PAgP 协议时,以下几种模式可以构建 EtherChannel。

 一个端口为 desirable 模式,另一个端口为 desirable 或 auto 模式。

 一个端口为 auto 模式,另一个端口为 desirable 模式。

 LACP 协议

LACP 支持模式:

 active,当侦测到 LACP 设备时,将只启用 LACP。激活端口的主动协商状态,通过发送 LACP 包,与其他端口进行主动协商。

 passive,当侦测到 LACP 设备时,将只启用 LACP。将端口置于被动协商状态,可以对接收到的 LACP 作出响应,但是,不能主动发送 LACP 包进行协商。采用 LACP 协议时,以下几种模式可以构建 EtherChannel。

 一个端口为 active 模式,另一个端口为 active 或 passive 模式。

 一个端口为 passive 模式,另一个端口也为 passive 模式。

在 Catalyst 交换机之间创建 EtherChannel 时,建议的端口模式如表 2-2 所示。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