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前阵子我这非码出身的产品,靠 AI 写代码差点没把自己坑哭,本来以为输入三两句人话,就能搞定以前半天拉人开会、半天催程序员的活,这怎么不算一种魔法?结果验收自己让 AI 写的代码时,发现好几个功能需求一开始压根没思考到,要改的时候才傻了眼 ,我居然亲手让 AI 写出了传说中的 “屎山代码”,这才真正体会到程序员那些吐槽 memes 背后的泪。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后来实在没辙,我在播客《十字路口》里翻到了救星,这期节目采访了 Claude Code 榜一的刘小排,人家不仅是 AI 创业者,还有十年猎豹软件 “产品 + 程序员” 的经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觉得他说的 “避免屎山要先写需求文档” 太基础,产品经理天天干这事能有啥新鲜的?但跟着他的方法试了一遍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真不是随意写写那么简单。

刘小排说的第一步,是别在聊天框里打一行零散需求,得用飞书、Notion 或者 Markdown 编辑器,写一份完整的 PRD。里面得有背景、目标、功能详述,连性能、安全这些非功能性需求,还有界面原型、流程图都不能少。你可别觉得这是麻烦,书写的时候实则是在强迫自己把每一个细节想清楚。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我自己写的时候就发现,本来以为 “用户注册” 挺简单,写着写着就想到 “邮箱没注册成功咋提示”“密码丢了咋找回” 这些漏洞,相当于自己先当了第一道过滤器。而且给 AI 的上下文越清晰,它就不用瞎猜你的需求,这份文档后来还成了我验收 AI 产出的基准,省了不少扯皮的事。

写完 PRD 也不是直接让 AI 写代码,刘小排说这步最关键,我照着他说的,把 PRD 给了 Claude,还特意加了个指令:“你当技术负责人,先出份实现方案,要包含架构、模块、接口设计、技术选型还有风险难点,我们得讨论下。”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本来想直接让 AI 写代码省时间,后来发现这么做反而更高效,AI 一下子从 “代码工人” 变成了 “架构师”,想问题的角度都宏观了。有次我做 “商品列表筛选” 功能,AI 在方案里提到 “大数据量下筛选会卡顿,得加缓存”,这正好是我 PRD 里没思考到的技术难题,提前就把屎山可能长出来的温床清掉了。

等技术方案评审通过,确认没啥遗漏了,再让 AI 编码,刘小排说 “要像管理顶尖程序员一样管 AI,别把它当许愿机”,这话我目前特别认同。他这套方法能管用,本质是把 “产品定义” 和 “技术实现” 拆成了两个阶段,跟大公司的开发流程一模一样。人家十年猎豹的经历可不是白来的,那些软件开发的经验,早就变成了他跟 AI 打交道的方法。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实验后的醒悟:AI 不是许愿机,经验才是关键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还拿 Deepseek 做了个实验,先让它生成 “用户输邮箱密码注册” 的需求,再让它分别写 “屎山代码” 和 “非屎山代码”。对比完我才清楚,“非屎山” 好在哪。安全上,它用参数化查询防 SQL 注入,密码还做了加盐哈希;清晰到函数名列如 get_db_connection、hash_password,一看就知道是干啥的,还有文档字符串解释;而且用 try-except 抓异常,with 语句自动关连接,后续想加 “注册发欢迎邮件”,不用改核心逻辑就能加。

后来我又让 Deepseek 生成符合规范的 PRD,结果懵了 ,我根本判断不了这份 PRD 是不是过度设计,也不知道它给的评审案例靠不靠谱。无奈之下才想清楚,不是方法不管用,是我自己的问题。一方面我架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这个 “用户注册” 需求是我随意编的伪需求,没从业务角度认真思考过,就像学生应付作业似的。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如此看来,这套方法实则要求提需求的人得有经验,能评审 AI 给的方案对不对,这也难怪有经验的老鸟配 AI 越来越厉害,新手却容易拔剑四顾心茫然,AI 压根没降低对人的要求,只是把能力重心从 “怎么实现(How)” 转到了 “做什么(What)” 和 “为什么(Why)” 上。

我还查过一个电商公司的案例,他们用刘小排的方法做 “商品秒杀” 功能,产品团队先写了含 “并发量、库存防超卖” 的 PRD,让 AI 出方案后,技术团队又补充了 “库存预扣减逻辑”,最后 AI 写的代码上线后,bug 率比以前直接写代码降了不少,后来加 “秒杀代金券” 功能,也只是新增模块,不用重构。很显然,需求清晰了,后续的麻烦就少了。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刘小排在播客后半段也没给啥代码案例,反而说 “要读文档、看功能,结合实际工作再应用”,这点我特别认同,AI 只是拉近了需求和落地的距离,真正避免屎山的,是你写的每一个 Prompt、认真思考的结果,还有不断迭代试错。我之前总想着靠 AI 一步到位,后来发现 “不是天生会的,而是用出来的”,这话才是避屎山的真正补完之道。

AI 时代避坑:别光靠工具,能力重心要转对

目前再看 AI 时代的变化,真不是以前想的 “会写代码就行”,LinkedIn 上有份报告说,目前 “AI 辅助开发工程师” 岗位,对 “需求拆解能力” 的要求比两年前高了不少。毫无疑问,AI 没让专业能力的要求变低,只是换了个方向。以前得懂 “怎么写代码”,目前更得懂 “怎么定义需求、怎么评审方案”。

别让 AI 变 “许愿机”!3 步搞定 AI 代码,告别技术债

我自己从一开始被屎山坑,到后来用刘小排的方法顺利落地两个小功能,最大的感受是:别害怕 AI 写代码,也别把它当万能的。作为产品或者新手,重点是把 PRD 写扎实,学会让 AI 出方案,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把关。如此一来,不仅能避免技术债堆积,产品也能更稳、更快、更好用。

实则不管你是不是技术出身,只要用对方法,AI 就能帮你把事做好,关键是别图省事跳过关键步骤,毕竟好产品从来不是靠 “许愿” 来的,是靠一步一步扎实的操作磨出来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