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号美团出了个大动静,CEO王兴直接发内部邮件说,肖飞和仇广宇要加入S-team了。
这S-team可不是随意进的部门,是美团拍板战略、定核心业务方向的最高管理圈,目前成员一下从6个涨到8个。

有意思的是,这俩人都是管新业务的,以前S-team里新业务负责人可从来没一下占过两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团是要在新业务上使劲儿了。
这次调整不算突然,有知情人士跟时代周报说,就是美团“领导梯队培养计划”的常规操作,没动大的组织架构。

但常规操作里藏着不常规的信号以前S-team里多是管外卖、到店这些老本行的人,目前把管软硬件服务的肖飞、管海外Keeta的仇广宇拉进来,等于把新业务抬到了跟核心业务平起平坐的位置。
从外卖产品经理到“软硬件一哥”
肖飞算是美团的“老人”了,2014年2月就进了公司,一开始干的是外卖产品经理。
那时候美团外卖刚起步没几年,他能从最基础的岗位扎下来,还一路往上走,这份稳劲儿挺难得。

2016年初他转去了餐饮生态平台,开始琢磨怎么帮商家搞数字化,这步跨得挺关键,毕竟目前商家都离不开数字化工具,他等于提前踩准了方向。
2017年肖飞开始管SaaS收银业务部,针对餐饮、酒店这些不同行业,琢磨产品模块怎么搭、销售怎么搞新花样。
干了好几年,他牵头的美团餐饮SaaS总算有了起色。

2023年9月他升了副总裁,跟他一起升的还有无人机、闪购这些新业务的负责人,看得出来美团当时就想重点培养新业务的带头人。
到了今年4月,肖飞又被委以重任。
原来管大众点评、SaaS的张川转成公司顾问后,肖飞接了他的班,成了软硬件服务负责人,管的业务也多了餐饮SaaS、酒店SaaS、海外SaaS品牌Peppr,还有骑行、充电宝这些。

美团给时代周报的资料里提过,肖飞带的团队老出高级管理者,是公司里“会招人、会培养人”的典型。
本来想,在大公司里干十年,很容易陷入按部就班的状态,但肖飞不是这样。
他从外卖到餐饮生态,再到SaaS、软硬件,每次换岗都能快速上手,还能做出成绩,这背后肯定少不了对业务的琢磨。
而且能把团队带成“人才摇篮”,说明他不光自己能打,还会搭班子,美团把这么多新业务交给他,的确 没选错人。

肖飞这边是稳扎稳打熬出来的,仇广宇那边就是另一套打法了靠海外业务快速冲出来,俩人刚好能补对方的短板,也能一起撑起美团新业务的盘子。
带Keeta从香港杀到巴西
仇广宇2022年5月才进美团,到目前满打满算刚三年,算是妥妥的“新人”。
但这新人一点不怯场,刚入职就从零开始搭国际化团队,先是把Keeta推到了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国家,后来又盯上了中国香港。

在香港,Keeta只用了一年就超过了Foodpanda、Deliveroo这两个老牌平台,后来市占率也挺可观。
2024年他又带着Keeta进了沙特首都利雅得,四个月就覆盖了20个城市,还计划2025年底铺满沙特的核心城市。
最近美团又说,10月30号要在巴西启动Keeta,先在圣保罗州的桑托斯和圣维森特试点,仇广宇也已经从沙特搬到巴西办公了。

最新的财报里提过,Keeta今年二季度的订单量和交易总额涨得都挺猛,是美团新业务里增速最快的之一。
仇广宇也因此被当成美团国际化的核心操盘手。
做海外业务不容易,每个地方的文化、竞争情况都不一样,他能在三年里把Keeta从0做到目前的规模,怕是最清楚其中的难既要搭团队,又要抢市场,还得适应本地规则,这执行力的确 没话说。

不管是肖飞的十年成长,还是仇广宇的三年爆发,都不是偶然,背后都靠着美团那套“领导梯队培养计划”。
这套计划是王兴2019年9月提的,当时美团刚满十年,他说未来十年要搞“人才蓄水池”,2020年1月就正式启动了,里面包括盘点人才、轮岗锻炼、提前找接班人这些操作,这么多年一直没断过。
目前美团总监及以上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里,一半以上都是内部升上来的,有校招生,也有从其他行业招进来的人。

过去五年,像肖飞、毛一年这些80后都升成了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形成了一支年轻又懂业务的团队。
而且为了补新业务的人才缺口,美团还在高薪招人,脉脉上能看到Keeta在招数据分析师、阿联酋活动运营,甚至有高级算法专家岗位给120万年薪,这力度也是想把行业里的能人挖过来。
很显然,美团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本地生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靠新业务打开增长空间不行。

软硬件服务能帮商家搞数字化,相当于从C端往B端挖潜力;Keeta做海外市场,是找新的增量。
这次把肖飞和仇广宇拉进S-team,就是想让他们在最高决策层有话语权,能更顺畅地推进新业务。
毫无疑问,美团这次S-team调整,表面是加了两个人,实际是把新业务推到了战略核心的位置。
肖飞稳,能把软硬件服务这种需要长期打磨的业务做扎实;仇广宇冲,能把海外市场这种需要快速突破的业务打下来。

再加上“领导梯队培养计划”攒下的人才底子,美团新业务的架子算是搭稳了。
未来怎么样还不好说,巴西市场的竞争、餐饮SaaS的进一步渗透,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至少目前能看出来,美团不是在盲目搞新业务,而是想靠“合适的人+清晰的战略”来破局。
对于想搞新业务的公司来说,美团这套“培养内部人才+引进外部能手”的思路,或许也能当个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