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版,但每个字都经得住编辑部和导师的双重毒打——

先把句子捋顺
A 部分:先把句子捋顺(12 条)
1. 先砍病句和口水话,再统一标点,别让一个逗号毁了一篇文章。
2. 同一段落里,一样的动词/形容词别出现两次,找同义但精准的替死鬼。
3. 长句超过 30 字就劈开,短句别三连发,节奏像心电图才好看。
4. “搞定”“咋弄”这类网聊词,正式场合一律拉黑。
5. 全篇只能留一种口味:要么“商榷”到底,要么“商量”到底,别左右横跳。
6. 把“实则”“基本上”“大致”这些虚头巴脑的填充词扔进垃圾桶,一个字都嫌多。
7. 被动语态能少就少,“报告被我们写完”→“我们写完了报告”,主语先站出来。
8. 量词别含糊,“许多人”→“218 人”“87% 受访者”,数字给到位,怼脸才疼。
9. 缺逻辑连接词的地方补一颗“因此”“此外”,读者不会自己跳崖。
10. 核心信息往前搬,别让读者挖宝,“经过调研,我们得出……”直接开卷。
11. 口语化≠随意,引号、破折号、数字与单位之间的空格,全部按 GB/T 15834 走。
12. 写完朗读一遍,舌头打结的地方,就是读者放弃的地方。

给不同文体加buff
B 部分:给不同文体加buff(15 条)
1. 散文:把比喻当滤镜,但别让句子超载,留一口气给读者想象。
2. 论文:术语一次定义终身使用,逻辑连接词按“由于-所以-不过”焊死。
3. 小说:对话要带口音、口头禅,让人物一开口就自带头像。
4. 诗歌:押韵别硬拗,先顺节奏再补意象,晦涩≠高级。
5. 公众号:标题里塞数字或疑问句,开头 30 字必须放钩子,段落≤3 行。
6. 学术 PPT:每页右下角统一放“数据来源+年份”,别让导师现场发灵魂拷问。
7. 故事:冲突点前置,细节给“动作+神态”,别让人物当 NPC。
8. 评论:一段一个分论点,案例紧跟其后,别让观点裸奔。
9. 书信:称呼和祝颂语按亲疏分级,“您好”与“嘿”别串台。
10. 演讲稿:长句切成呼吸单元,每 2 分钟抛一次互动,“有没有?”“对吧!”
11. 剧本:台词后括号补动作(“摔门”“低声”),导演一眼就能拍。
12. 产品文案:卖点=数字+场景,“续航 18 小时,北京飞纽约不用插充电宝”。
13. 童话:对话加叠词和口误,兔子说话可以“蹦跶哒”,但别全员卖萌。
14. 寓言:结尾点题句≤20 字,小朋友都能背才算成功。
15. 传记:关键场景给“微细节”,手指老茧、眼镜裂痕,比“刻苦”俩字更有说服力。

把文章骨架搭牢
C 部分:把骨架搭牢(10 条)
1. 段与段之间缺过渡句就补“从上文可见”“接下来”,别让读者自己搭桥。
2. 章节顺序按“背景-冲突-解决”或“总-分-总”排,别玩倒叙除非你是诺兰。
3. 每抛一个结论就跟一个数据或案例,空口无凭当场社死。
4. 开头 100 字内给出研究背景或问题痛点,别写“随着时代的发展”。
5. 结尾 50 字提炼核心结论,并指条“未来研究方向”,让导师有处可签。
6. 超长段落≥300 字就劈,劈完按“观点-数据-小结”三件套重组。
7. 分论点前面加小标题,字号加粗,电脑端和手机端都能一眼扫到。
8. 因果句自查:把“由于所以”画箭头,能倒推就合格,倒推不了就是漏洞。
9. 论据按“时间线/重大性/逻辑递进”任一顺序排队,别插秧。
10. 删!与主题无关的案例、金句、段子,一律“谢谢参与”。

让读者先动心再动脑
D 部分:让读者先动心再动脑(10 条)
1. 情绪别直给,用动作外包:“他攥得骨节发白”比“他很生气”更有劲。
2. 感叹号一页≤3 个,留到情感爆点才甩,不然会贬值。
3. 场景带感官:雨声、饭香、指尖冰凉,让读者自己哭。
4. 文案里埋共鸣槽:“凌晨 1 点的便利店”比“加班很辛苦”更戳社畜。
5. 情绪递进像爬楼梯,一层一层给,别第一行就“我崩溃了”。
6. 环境即BGM:落叶+寒风=孤独,蝉鸣+阳光=青春,省一堆形容词。
7. 对话里塞沙哑、停顿、尾音颤抖,比括号备注“(哽咽)”带感。
8. 回忆杀靠老物件:车票、毛衣、借条,一秒打开时间通道。
9. 克制比煽情更高级:“他转身离开”常常比“他痛哭流涕”更杀人。
10. 读完问自己:如果我是当事人,愿意把这段转给朋友吗?不敢就重写。

把细节磨成高清
E 部分:把细节磨成 4K 高清(10 条)
1. 视觉:夕阳不是“红色”,是“橘红像被水晕开的广告色”。
2. 听觉:蝉鸣分“远-近-远”,别一句“很吵”就交差。
3. 动作:拿杯子→“指尖先碰杯壁试温,再虎口卡住杯柄”。
4. 环境:办公室→“屏幕右下角 14:27,微信红点 11 个,空调发出 55 dB 嗡鸣”。
5. 味觉:别写“很好吃”,写“花椒在舌尖跳了一下,麻意顺着耳根深到太阳穴”。
6. 物品状态:书→“封面卷边像海浪,扉页铅笔字 2018.6.21”。
7. 时间:早上→“7:03,阳光把窗帘缝隙切成一把尺子”。
8. 外貌:马尾→“低马尾,发尾 3 cm 烫卷,眼镜框有道 5 mm 划痕”。
9. 心理:犹豫→“鼠标箭头在‘发送’上晃了 8 秒,心跳声盖过空调”。
10. 通感:把“快乐”翻译成“可乐拉环‘嘭’一声,白汽冒到脸上”。

按场景一键换肤
F 部分:按场景一键换皮肤(9 条)
1. 学术摘要:300 字内,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一句废话都嫌多。
2. 演讲开头:先“大家好”→再自黑或提问,30 秒内让听众抬头。
3. 故事开头:悬念句≤25 字,“桌上多了一只未署名的信封”直接甩钩子。
4. 论文结论:总结→局限→未来三步走,导师扫一眼就能签字。
5. 文案结尾:动词+时间压力,“立即预约”“今晚截止”,别让读者隔夜。
6. 报告引言:用 3 行字说清“目的-范围-价值”,领导一眼抓重点。
7. 社媒文案:≤120 字,带话题标签,emoji≤2 个,别让算法折叠。
8. 邮件正文:标题先写“关于××的 3 点更新”,开头 10 字说明来意,结尾留手机+微信。
9. 简历经历:动词+数据+结果,“主导××系统上线,故障率从 3% 降到 0.2%”。
——完毕——
复制粘贴,随取随用,愿你的稿子从“还行”直接飙到“上头”。


应用五条,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