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技术哪家强 – 连载 (2/3)
小编插话:提议大家去看看百度在北京西二旗的大楼,小编第一次看到就有个想法,后来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大楼。:)
2011年初我开始了百度职业之旅,一直在超级核心的搜索部门,目前是一线管理人员。在这里,我熬了许多夜,开了许多会,写了许多codes,做了许多报告,和许多人聊了许多天,时常感到很年轻,时常感到自己老了。
百度的管理:Up Or Out
我在百度的4年里,晋升特别快,这个快速的升迁是让人很踏实,很开心的。但是,自2012年开始升迁就不那么让人踏实了。百度推出了“Up Or Out”的机制,Up就是升级,Out就是出局。T3和T4要求3年内必须升到T5,T5要求2.5年必须升到T6,否则就得走人。
升级这个事情一旦标上“必须”二字,就曝露出它非凡的负面影响来。最突出的就是团队的不稳定。对老板而言,每次到了考评的时候,对比两个员工,一个是能力出色,但时间不久,另一个是能力一般,但马上就到升级年限。选谁成了老板的难事,团队总需要一部分踏实干活儿的人,团队也需要冒尖的人,但问题是这个时候必须有所取舍。对员工而言,这种时间上的压力导致员工开始畏首畏尾,一旦有一次错误,再不敢犯第二个错误,否则就可能被Out了。这种非正向的压力导致一部分员工开始混,反正也是走,只是什么时候走的事儿。从思想上,完全成了“打工仔”,失去了“我要为之奋斗”的精神。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团队稳定性和员工离职率的问题开始突显。外面传言说“百度的人很好挖”,这也不假。“Up Or Out”的机制最负面的结果就是,下游的人等着被淘汰,中游的人被迫走了,上游的人有能力,多数选择创业或其他更好的机会。
百度的发展空间:大
虽然“Up Or Out”的机制导致人心不稳定,但如果你是能作事情的人,想做事情的人,那么这种机制下你就是那个发展空间最大的人。百度的人才战略,招最好的人,给最大的空间。在给最大的空间这个事情上,百度的确 是无出其右的。我在百度4年带了4个团队,人数从10人以内迅速膨胀至目前的40人。百度鼓励员工进行各种尝试,会让出色的人去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T6做技术的人2年做到了T9,这种例子在百度也是比较常见的。只要有能力,你就会在这种体制下脱颖而出,个人觉得比起其他公司,这个空间要大许多。只要你踏实做,出成绩,没人会阻拦你。管理方面也是一样,在带一个团队的时候,大部分就是发挥个人能力去管理团队,我称它为“野蛮生长”。没有制度来约束你如何管理团队,也没有人教你如何管理团队,管的好或者坏就看个人如何发挥了。再列如,员工可以在公司内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如果对方部门愿意接收,只要和目前的老板协调下工作交接就可以。这些都从一个角度说明公司愿意员工去做最有效的事情,发挥最大的能力。
百度的测试转型:Delta大于一切
我在百度也做过测试,小成就就是当时百度的自动化测试是0,经过一年的努力做到60%的自动化。不过,说起百度的测试,和互联网行业其他公司类似,也在缩减测试的比例。从人员上说,目前百度的开发测试比例是10:2或10:3。从高层的导向来说,期望“无完全测试”,像Google一样只有一小拨系统测试即可。这个已经体目前KPI考评上了,只看Delta(就是对产品的贡献,而不是测试质量)。这也是从人才战略中引导出来的一个方向,公司希望有人去做Delta,但个人认为并不是一个公司的所有人都要去做Delta,但在考核上,做Delta的同学可能晋升得更快,因此造成保证质量相关的测试已经很少,关心更多的是平台做成什么样子了,有没有给产品作贡献。这个贡献就是所谓的“Delta”。员工为了迎合“Delta”,完成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也和实际的业务结合的越来越少。打个擦边球,只要和产品挂上钩,不思考产品质量。这是百度在推的一个转型,在整个部门内导致一线的测试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也在下降,“业务知道又怎么样”成为一线测试人员第一反应,理所当然的想法了。从测试保证质量这个角度看,给团队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百度的技术:创新
在BAT里,百度的标志就是技术,但这里说的技术不是平台,不是支撑系统,而是创新。百度每个季度都有hackthon,这是从facebook学习来的,员工可以把自己的创新产品展示给VP看,必须是成型的产品,不能只是想法。如果你的产品好,被选中了,可以直接上线,而且还可以赢得和总裁吃个饭的巨大福利。百度一直以来在搜索上投入许多创新,例如最近要做的百度大脑,使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来促使搜索引擎越来越接近人脑。
百度的层级:T2到T11
百度有10个级别,T2到T11。T2是外包转正的,只占千分之一左右。一般从T3开始,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深工程师、资深架构师等等。百度分为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两条晋升通道,一般需要在技术路线达到T5(含)以上水平才有资格转为管理路线。百度是项目经理领导多个Topic Lead一起做项目的。项目经理管人,Topic Lead管技术。如果Topic Lead想作个项目,需要向项目经理要人,项目经理会检查项目的实施性,如果批准了,会分配相应数量的人去完成那个项目。但在有些团队,Topic Lead汇报给项目经理,所以一般Topic Lead也不会很随意的去找项目经理要人,一旦项目没有被审核过,肯定会影响考核的。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项目经理去找项目,然后和Topic Lead商量去做。等于项目经理就是个费心的活儿。
百度的压力:有点不适应
项目经理下辖的每个员工同时会有3-4个项目在做。一线的员工依据不同的部门压力不一,对线上直接提供服务或公司战略级产品,压力较大,而一些边缘产品或不是实时性提供服务的产品,压力自不过言小得多,当然,机会、资源等也会向重大的产品和团队倾斜。即使是百度搜索这样全公司最重量级的产品,一天在产品上的更新就达数十次,所以一般社会招聘来的员工都不太适应。目前百度的员工大部分都是25,26岁左右。社会招聘,包括IBM,亚马逊和微软的来了之后不适应的居多,由于节奏快,事情多,再加上野蛮生长型的管理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某个工程师可以专心做一件事,在百度,并行任务是肯定的,再加上公司在扩大过程中管理技巧、人员、流程跟不上等各方面缘由,造成一线工程师往往感觉不适应。
百度的福利:文档好几页
先说大的方面,14.6个月的工资+T5级别以上有股票(优秀人才持股比例会达到其40%-50%的年薪)。百度每年有两次KPI考评,6月是年中评,12月是年末评。6月那次可以拿到0.6个月的奖金,12月那次可以拿到2-4个月的奖金。如果员工连续两年表现优秀,就会被放到一个股票奖励的池子里,有丰厚的价值约40%-50%年薪的股票,在之后的4年里以每年25%的量发给你。小的方面许多,像晚9:00后来有20元的餐补以及打车全报销,每个季度有50元的图书报销费,医保,商保100%报销等等。大致公司的文档里有好几页。
百度的牛人出来创业的许多,梦想着什么时候我也有机会出去尝试一下。[给我鼓励吧]
{ 正文完 }
信数,我们是只信任数据的职场分析服务!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ijizhibi8
小贴士:
-
何为”信数”?意为”信任数据”。
-
为什么总是出现zhijizhibi8?zhijizhibi8为”知己知彼吧”的拼音,提醒我们在职场中知己知彼吧。
此文为信数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zhijizhib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