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格律》这部格律工具书,也同样带有替初学者思考的特色。清人词学工具书以万树《词律》与舒梦兰《白香词谱》为著名,它们在使用上却实在各有不便。《词律》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收入唐至元代的词调六百六十个,共一千一百八十余体,按照字数升序排列。这是一个超级大的数字,我们固然可以赞美万树搜罗殆尽,尽其所能保留了丰富的词调,却也完全不难认识到,这部书的目的就在于备全诸体,并不打算真为填词的人服务。当你脑海中出现朦胧句子,想要翻书决定一个词调时,恐怕会淹没在一两百个可能的选择之中不知如何下手。好容易决定了一个调子,却又不免要在诸多“又一体”之间茫然不知所措——同调异体虽然常见,而在万树那里,有时却真的只是草木皆兵,治丝益棼而已。成于嘉庆年间的《白香词谱》走另外一种路线,它只收一百个词调,选法却不走寻常路。例词不必必定最具代表性,选入的词牌里还有《荆江亭》、《换巢鸾凤》、《瑶台聚八仙》、《春风袅娜》这样冷僻的词调。从这部书里窥见编者的个人趣味固然容易,可是使用者的趣味却不必定和他一样。
《唐宋词格律》的词调分类,是以声韵特色为原则的。它选择常见多用的词牌,按照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五类来排列,每一词牌下用符号注明平仄要求,举出几首名作为例,书末并附有《词韵简编》。有些无法标注的内容,则以文字注出。譬如《鹧鸪天》,写明“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满江红》,“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与恢张怀抱”。遇到稍难而稍僻的词调,龙氏更替大家想到了方方面面。譬如在《八六子》例词之后,加有这样一条附注:
前片第四句以一去声字领六言两对句,后片第四句以三仄声字领六言一句,四言对两句,第七句以两平声字领六言两对句。前后两结最末四句并宜用“去平去平”,方能发调。
寥寥数句,涉及领字、对仗、平仄,把此调的难点都说清楚了。
大凡作诗填词,都是语言与情感相互迁就的过程。一位初学者最初萌生什么样的感情,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来起手,是不可预知的。可是一旦他有了初步的构思,就总能在这部书里得到适当的协助。他会知道哪些词牌适合表达怎样的感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韵脚,以及怎样合理运用某些修辞方法,在面对特殊句法的时候不上当。如果读过足够多的古人诗词,具有一点儿语感,就的确 能在这部书的协助下完成初次创作。它不能教人写出惊才绝艳的名篇,却以最大的诚意,防止你闹出各种笑话。
龙氏有灵,恐怕也想象不到,这部略显专业的小册子数十年来还能一印再印,而有一个以它的内容为基础的app“词Ci”,在2014年出目前无数应用推荐之中,并且登上了app store中国区年度榜单。